《博物館簡訊》第84期要目|新視野之連結與再造 (The Innovative Method of Connection & Reconstruction)
連結與再造518博物館日專題
【新方法,新公眾】「多元友善平權:拓展新公眾,親近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串聯計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執行秘書 / 趙子琳
【文化近用】從物件、數位典藏到開放文化資料─博物館數位典藏活化|自由撰稿人 / 詹子琦
【感官體驗科技再造】友善科技‧藝術應用─從「國美友善導覽 APP」探索多元感官詮釋與創新觀展體驗|國立臺灣美術館副研究員 / 趙欣怡
【博物館觀眾連結】我們夠努力嗎?建立博物館及歷史建築與二十一世紀觀眾的連結—2017 ICOM-CECA年會紀實與最佳案例獲獎分享|朱銘美術館教育推廣部館員 / 潘詩茜
典藏的永續與新生專案 專論
【典藏保存延續】一棟大稻埕老房子的重生─迪化二○七博物館|迪化二〇七博物館創辦人暨總監 / 陳國慈
【生物典藏展示】台北植物園如何透過空間經營及活動讓植物典藏品成為民眾的日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園長 / 范素瑋
【生活如何典藏】生活即是典藏─成為在地文化保存基地的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特展策展人 / 林筱筑
【文字典藏展示】關於一場數位內容X臺灣文學的穿越之旅|國立臺灣文學館副研究員 / 林佩蓉
臺灣博物館新訊
【典藏藝業結合案例】活版印刷在數位時代─典藏、研究與新生| 〈臺灣鉛楷體〉鉛字字型數位化計畫專案執行 / 柯松韻
國際博物館新訊
【博物館典藏相關】新羅浮計畫─羅浮宮成立文物保存維護中心| 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 / 方慧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