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戰爭?誰的博物館?——美國國立越戰博物館的沉思
Whose War? Whose Museum? Reflections from The National Vietnam War Museum, United States
作者:談宜芳(內政部營建署研究員)
1975年越南戰爭一結束,越南政府隨即接收美軍情報中心西貢辦事處的建築,成立美帝與傀儡政府戰爭罪行展示館(Exhibition House for U. S. and Puppet Crimes),即戰爭證跡博物館的前身。相隔數十年後,美國在其國土境內設立了越戰主題博物館,以不同的視角向世人陳述越戰歷史。本文介紹兩個以越戰為主題的博物館——越南戰爭證跡博物館(War Remnants Museum)、美國國立越戰博物館(The National Vietnam War Museum),並剖析它們對同一個戰爭的不同詮釋,以及探討戰爭(和平)紀念館的任務。
關鍵字:越戰、創傷記憶、展覽詮釋、紀念館、爭議歷史
In 1975, soon after the end of the Vietnam War, the newly formed Vietnamese Government nationalized the building that at one pointed hosted the United States Army Intelligence Center, Saigon Office, and turned it into the Exhibition House for U. S. and Puppet Crimes, now known as the War Remnants Museum. Decades later, United States set up its own Vietnam War-themed museum, 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the war in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tandpoint. This essay introduces two different museums focusing on the Vietnam War: War Remnants Museum in Vietnam, and The National Vietnam War Museum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their contrasting interpretation on the same war to explore the missions of a War (Peace) Museum.
Keywords: Vietnam War, traumatic memories, exhibition interpretation, war (peace) museum, contested history
美國國立越戰博物館(The National Vietnam War Museum)
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越戰曾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這場衝突撕裂家庭,帶給他們極為痛苦的經驗。越戰結束20餘年後,美國在1998年選在德州北部一處12英畝土地上成立「國立越戰博物館」,其宗旨不只是追悼紀念越戰期間58,245名美國的犧牲子民,及超過50萬的美國士兵、水手、飛行員,還有受到戰火波及的數百萬越南人與數千名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泰國、菲律賓人,也期待吸引更多人關注、反思,並形成更多元、公正、平衡的觀點,以促進大眾對越戰的理解,弭平誤解或創傷,因此館方自我期許為觀點平臺和教育場所。
(一)博物館展示
越戰博物館有大面積的室外展示,室內展示則在一個規模不大的遊客中心(圖1),接待人員全由志工擔任,遊客中心未開放時,訪客仍可親近室外的展示和設施。
室外展示基本上以幾個花園組成,在「越南紀念花園」展示華盛頓特區越南紀念碑1/2尺寸復刻版(圖2),而在名為「沉思」、「冥想」的花園中則放置了越戰時的軍備,其中「沉思」花園裡,被架高20英呎空中的實體UH-1直升機為一大亮點(圖3)。UH-1直升機為貝爾直升機公司在1950年代所設計製造的軍用中型通用直升機,原名是「HU-1」(Helicopter Utility-1),暱稱「Huey」,在美軍的軍用編號為UH-1,因其空中運補的優越機動性,美軍約採用7,000架於越戰中,因此經常出現在媒體上,成為美軍標誌性的形象。不過,越戰時期頻繁服勤的UH-1也創下2,202名飛行員死亡、約2,500架損失的紀錄。
從各方蒐集的越戰美軍用品被歸納成一個室內展示,名為「美軍兵營生活空間」(Hootch Exhibit)(圖4),Hootch是美軍使用的俚語,意為茅屋或任何有頂棚的棲身之所,也就是越戰時的美國兵營,館方蒐集相關物件,模擬布置當時一個美國小兵的日常,地板上的墊子代表一般Hootch內部的尺寸,在越南服役的軍人必須在如此局限的生活條件下機動性應戰。
(二)博物館未來計畫
該館的籌建過程較為緩慢,原因之一是資金,另一方面是民眾對越戰的看法仍在震盪。目前的規模是1999年草創奠立,室內展示建置在遊客中心裡,館方計畫向民間募資,分4個階段建造館舍,預計會有2個樓層、共8萬平方英呎的面積,迄今(2017年)已完成規劃設計,希望呈現更多物件、更完整資訊,部分實體物件(如武器、直升機)將安置館內,給予較好的保存兼展示環境,也讓參訪不受天候影響(圖5)。
未來的展示將分8個主題:冷戰、越南民族與文化(圖6)、越戰大事年表、陸海空作戰的演變、越戰時期美國本土的境況、戰爭與戰術、戰爭結束後、沃爾特基地(Fort Wolters)。前7個都是與越戰相關的子題,「沃爾特基地」則是與博物館座落處有地緣關係,這個位於德州北部的基地距離博物館不到1英哩,曾在越南服役的直升機飛行員大多經歷過沃爾特基地直升機學校(United States Army Primary Helicopter School, 1956-1973)的訓練,而直升機又是越戰時美軍的標誌性軍備,因而館方特別規劃這個別具意義的主題(圖7)。
除了建築硬體的準備工作之外,館方也積極和退伍軍人組織、地方民眾保持緊密關係,以獲得第一手物件或資訊的捐贈,以及理念和資金的支持。
記憶與和解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戰爭(和平)紀念館?紀念館要傳遞什麼樣的訊息給世人?希望後代在紀念館中學習到什麼?
越裔美籍學者Viet Thanh Nguyen在他的著作《只是記憶:戰爭和其紀念的倫理》(Just Memory: War and the Ethics of Remembrance)的一開頭便如此破題:「所有的戰爭都是兩回合戰鬥,第一回在戰場上,第二回在記憶中。」當兩個人對共同事件的記憶歧異,衍生為交戰兩方的集體記憶分歧時,衝突將更加放大。西方學術體系所建構的博物館學,認為戰爭是人類文明進程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博物館或紀念館必須肩負匯集戰爭中死亡的各種意義,鞏固與建構目前共享的社會記憶或創造共同的過去,並對活著的人提供多重意義的紀念焦點。美國雖在越戰中失勢,但是在越南以外大部分的西方世界卻贏得了記憶的戰爭,美國以其語言、媒體、網路強勢串流西方世界,並形塑了美國版本的記憶,而越南以及仍處弱勢的中南半島國家的記憶和話語,卻邊緣得幾近隱形。
在美國國立越戰博物館裡看不到殺戮的影像,戶外花園以「沉思」、「冥想」為名,成立十餘年有足夠的收藏卻遲遲未建成館舍,似乎企欲有足夠時間吸納、彙整、沉澱其國內各種族(包含越南裔)、各年齡層的記憶,以呈現較包容、公正的內容,足見處理這類議題的小心翼翼。
歐美的戰爭(和平)紀念館強調解決衝突,亞洲國家(尤其是遭受過侵略與殖民統治者)則更強調歷史還原。接收美軍情報中心快速成立的越南戰爭證跡博物館,從其幾乎沒有籌備期的創立過程,可意會當時的越南政府急欲洗刷敵人的痕跡,以受難者的角度,赤裸地將大量美軍的暴力影像布滿展示空間,顯現戰爭是殖民主義的後果,向世人泣訴慘痛的歷史,讓人久久無法呼吸。然而戰爭結束近半世紀,面對未經歷過戰爭的年輕世代,除了提供如噩夢般的畫面之外,是否需要更多的視角、更深度的省思,俾在全球化影響下邁向新的未來呢?
「歷史是定義個人身分的重要工具,博物館的收藏提供了記憶和歷史的反思。」201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訂出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和受爭議的歷史:博物館陳述難以言說之事」(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真知灼見地提出博物館處理爭議歷史的核心;戰爭(和平)紀念館應當引導參訪者超越自己的個人經驗,提供描繪創傷記憶的機會,促進理解並接受有爭議的歷史,當彼此記憶的那一仗獲得和解、傷口獲得修補,才是邁向和平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 ICOM, http://icom.museum/
- Lorch, Donatella, 2014, “War’s Lingering Requiem in Vietnam”,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lens.blogs.nytimes.com/2014/07/02/wars-lingering-requiem-in-vietnam/
- Nguyen, Viet Thanh, 2013, “Just Memory: War and the Ethics of Remembrance”,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25, no. 1 (2013): pp. 144-163.
- The National Vietnam War Museum, http://www.nationalvnwarmuseum.org
- War Remnants Museum, http://www.baotangchungtichchientranh.vn/
- Whitmarsh, Andrew, 2001, ”We will remember them”. Memory and Commemoration in War Museums, Journal of Conservation and Museum Studies 7 (2001), pp.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