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human rights museum

【博物之島新訊】在傷痕中翩然起舞:首爾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

館方以象徵Halmoni的「黃蝶」設計留言卡,可見留言牆上緊密的蝶群,匯集了日文、中文、英文等各國留言。(翁仲彣 攝影) 作者:翁仲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遠離囂嚷的市中心,距首爾弘大地鐵站約20分鐘腳程,棲身在住宅區的「戰爭與女性人權館」選址隱蔽。沿著坡道上行,兩旁矮牆上一幅幅女性主題的壁畫夾道相迎,繽紛的色彩洗刷了旅人的躊躇,也層層疊遞了造訪的興致。…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如何捍衛文化權利?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2021線上年會報導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年會(Credit: FIHRM) 作者/攝影:謝佳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Everyone has the right free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community, to enjoy the arts and to share in 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its benefits. —— 《世界人權宣言》(The…

【博物之島專文】幽暗步向光明的人權之旅—以色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的創傷修復術

以色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是建構國家認同的場域,也是治療社會集體傷慟的追念之處。圖為紀念受難者的「名字堂」。(Credit: Israel_photo_gallery, CC BY-ND 2.0, via Flickr) 作者:潘錦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小國聖/盛業—為什麼又是以色列?…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歷史正義向博物館招手—綜觀南韓的人權相關博物館

南韓阿嬤分享之家(The House of Sharing) 歷史正義向博物館招手—綜觀南韓的人權相關博物館 Historical Justice Beckons: Human Rights-Related Museum in South Korea Overview   台灣和南韓民主化後分別成立近現代歷史與人權相關紀念館,人權教育成為博物館核心。2004年ICOM首爾大會以「博物館和無形遺產」(Museums and Intang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