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不只是聽歌——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常設展 五月 4, 2022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讓觀眾彷彿以第一人稱視角,參與流行音樂的變遷及演出。(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提供) 作者: 張致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佳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位於南港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光線太暗、玻璃反光!怎麼在博物館拍出好照片?「光之書寫—鏡頭下的博物世界」講座紀實 三月 2, 2022 光線太暗、玻璃反光!怎麼在博物館拍出好照片?「光之書寫—鏡頭下的博物世界」講座紀實(郭冠廷 繪製) 作者:鄭珮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逛博物館、美術館已是文化消費中重要的日常,加上數位相機和社群媒體的普及,文化消費者常在社群媒體上貼文和分享照片。但無論是活動紀實或單純拍照,在博物館內拍照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光線暗和展櫃玻璃的反光,因此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拍出好照片,的確是一大挑戰!…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自然允許,文明禁止?從科博館「百年好合:當代婚姻之旅」看婚姻多樣性 一月 28, 202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百年好合:當代婚姻之旅」特展中,林禹彤木雕作品〈面—5〉描繪婚姻關係的親密和隱含之法律義務。(劉德祥 攝影) 作者:郭冠廷、王晴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本文感謝策展人劉德祥博士接受訪談並提供相關資訊,讓文章內容更為豐富。 臺灣於2019年5月24日通過同性婚姻立法,成為亞洲首個同婚合法國家。對此,博物館怎麼拓展大眾對性別光譜的認知?又如何透過生物學觀點,讓同性議題去標籤化?…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山林的光照與陰翳:藝術如何轉譯森林史? 十一月 24, 2021 嘉義市立美術館《由林成森》展覽主視覺與入口(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作者/攝影:葉家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力?從博物館展覽文本思考台灣文學 九月 15, 2021 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力?從博物館展覽文本思考台灣文學。圖為互動裝置「未來出版社」,可將你的書寫文字掃描到牆上的螢幕。(劉庭妤 攝影) 作者/攝影:劉庭妤(自由作者)…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文化資產之昇華與實踐 —Salvatore Ferragamo博物館透過策展傳遞永續宣言 六月 23, 2021 Salvatore Ferragamo博物館以Ferragamo先生過去留下的鞋履、設計手稿與檔案為策展基礎,將品牌最重要的文化資產,透過藝術與時尚的語彙傳達給觀眾。(葉庭君 攝影) 作者:葉庭君(義大利Istituto Marangoni策展管理碩士生,藝文工作者)…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專業治理:博物館架構與技術整合 ─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三) 五月 26, 202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常設展透過展示常民娛樂,呈現社會的動態發展與多元關懷。(田偲妤 攝影) 作者: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前文討論中,筆者嘗試說明對於臺史博常設展更新的若干想法,熟悉臺史博的觀眾,也一定可以在常設展中,看到從2011年至今、開館十年來,許多曾經的片段與成果,在這個展場中重新被呈現,這背後是整個博物館系統運作的結果。…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展示製作的新觀點 ─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二) 五月 21, 202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常設展。(岳宸萱 攝影) 作者: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嚴格來說,臺史博2021開幕的新版本常設展,因為預算與時程等因素限制,只是局部更新,但還是盤點了開館十年以來各界的意見,參酌臺灣史研究進程,以及臺史博在專業工作領域中,積累而出的心得,最終,提出一套新的歷史展示方法與論述。…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面對當代與指向未來的歷史博物館 ─ 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一) 五月 19, 202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常設展(陳佳利 攝影) 作者: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