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生態博物館

【博物之島新訊】共築我們的島嶼故事:馬祖就是一座博物館!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近年以「馬祖是座博物館」作為願景,共築整個島嶼的故事。(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提供) 作者:岳宸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本文特別感謝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賴若欣小姐接受訪談並提供相關資訊。 你有去過馬祖嗎?遠在海的另一端,馬祖作為戰地前線,長期披著神祕的霧紗。由於島嶼邊界所帶來的隔離性,馬祖保留了許多原鄉福州的閩東文化和戰地歷史,也形塑出豐富而特別的地方發展紋理與地景,如澳口、廟宇、聚落、軍事據點等場域。…

【博物之島新訊】探索礦山藝術季-藝術創作與綠野仙蹤的羈絆

黃仲辰作品〈掀開/背後/金與暗〉(田偲妤 攝影) 作者:許正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策劃之「礦山藝術季」地景藝術展(2020.10.29-11.30),隱身在祈堂老街之中,應用生態博物館的概念,在過去的文化遺址和舊有空間,進行藝術創作與社區設計,重新建立藝術、公共領域及社區參與的關係。…

【博物之島專文】社區營造到生態博物館:大溪「識寶」、「惜寶」、「展寶」號召的地方文史總動員

大溪和平路老街,保留許多日治大正8年(1919年)修築完成的街屋牌樓立面。(吳淳畇 攝影) 作者:吳淳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1970年代,興起於法國的生態博物館觀念,成為當前參與式文化資產管理的先驅。博物館研究學者Darko Babić認為在打造生態博物館的過程中,參與者應該理解「文化資產作為一種知識」,其知識亦是由當代社會政治所構成。多元的參與者若能具備「文資識能」(heritage…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人必知的文資管理知識(II)生態博物館是一種動態的文資管理模式

法國的「人類與工業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態博物館。建於18世紀的古堡是博物館的中心,為學習與探索整個地區文資的起點。(Darko Babić提供) 作者:Darko Babić(ICOM ICTOP人才培訓委員會主席) 編譯:田偲妤、呂繼先 本系列專文「博物館人必知的文資管理知識」,編譯自Darko Babić(ICOM…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人必知的文資管理知識(I)事實上,沒有所謂文資這樣的東西

我們認知世界和文資時所抱持的歐洲本位與西方態度,讓我們僅將注意力置於物件之上,並將這樣的觀念加諸他人。圖為朝生態博物館管理邁進的斐濟人民。(Darko Babić提供) 作者:Darko Babić(ICOM ICTOP人才培訓委員會主席) 編譯:田偲妤、呂繼先 本系列專文「博物館人必知的文資管理知識」,編譯自Darko Babić(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