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無形文化資產

【博物之島新訊】2025 ICOM杜拜三大關鍵議題搶先看!

杜拜聯合博物館展廳。(© Etihad Museum) 作者:黃星達(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自 1948 年起定期舉辦大會,以促進國際博物館間的交流與合作。第 27 屆「杜拜大會」預計於 2025 年 11 月 11 日至 17 日在杜拜世界貿易中心(Dubai World Trade Centre, DWTC)舉行。 本屆主題為「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博物之島專文】社區營造到生態博物館:大溪「識寶」、「惜寶」、「展寶」號召的地方文史總動員

大溪和平路老街,保留許多日治大正8年(1919年)修築完成的街屋牌樓立面。(吳淳畇 攝影) 作者:吳淳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1970年代,興起於法國的生態博物館觀念,成為當前參與式文化資產管理的先驅。博物館研究學者Darko Babić認為在打造生態博物館的過程中,參與者應該理解「文化資產作為一種知識」,其知識亦是由當代社會政治所構成。多元的參與者若能具備「文資識能」(heritage…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澳門緬華潑水節—文化資產與移民文化的當代演繹

澳門緬華潑水節—文化資產與移民文化的當代演繹 Macau Myanmar Overseas Chinese Water Festival: A Contemporary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Asset and Immigrant Culture   作者:呂心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澳門在主權移交至中國後,轉型成一個博彩及旅遊兩大產業並重的娛樂城,近年來更在中國政府「一帶一路」的建設下晉身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並大打「感受澳門…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搶救瀕危文化!柬埔寨文化工作者重建傳統表演藝術之路

搶救瀕危文化!柬埔寨文化工作者重建傳統表演藝術之路 Save Our Dying Culture! Cambodia Cultural Workers’ Efforts to Restore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作者∕攝影:李慧珍(PANDA表演藝術網絡發展協會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透過實地探訪Cambodia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