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新冠肺炎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蒐藏熱延燒全球!紐約COVID-19當代蒐藏行動之挑戰

紐約歷史協會「徵尋希望—隔離下的紐約市」戶外展覽(Photo credit: Phillip Van Nostrand) 作者:謝孟容(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COVID-19全球風暴已蔓延一年多,博物館除了面臨閉館危機和轉型,紐約市的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也開始呼籲各單位保存疫情相關紀錄。事實上,這類回應社會事件的當代蒐藏行動,美國各大博物館已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但不同於過往,疫情產生的紀錄是全球性大範圍、多數發生在網路上,且長時間產生的巨量資料。…

【博物之島新訊】如何與觀眾對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社群媒體經營方法

大都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囊括超過40萬件藏品的線上典藏庫,邀請觀眾將藝術品擺設在「動物森友會」的家中,在網路世界當起小小藝術收藏家。(Photo credi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 Instagram)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全數圖片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授權使用…

【博物之島新訊】助你數位轉型成功!ICOM博物館遠距互動精選案例大公開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作者:藍敏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新冠肺炎持續肆虐,多國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使得全球經濟仍未脫離萎縮狀態,博物館也面臨強制隔離帶來的營運危機。疫情導致的封城與隔離,讓人們使用社群媒體的頻率大幅提升,繼數位資源開放使用(open…

【博物之島新訊】2021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

編譯報導:博物之島編輯室、陳曉瑩 本文編譯自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官網,展現疫情下全球博物館界的自我勉勵,期許化危機為轉機,在逐步恢復常態的過程中,亦重新想像博物館的未來可能性。臺灣在國人共同的努力下,防疫有成,博物館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但是居安思危的風險管理意識有了萌芽的契機。本專欄將於4、5月推出「博物館的未來: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報導」,探討因應疫情的數位轉型和永續經營的未來展望。…

【博物之島新訊】美國館藏出售限制放寬再掀爭議,聽聽多位重量級館長的利弊分析

因應疫情衝擊,大都會博物館將以出售藏品所得支付員工薪資(朱安如 攝影) 作者:朱安如(紐約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UNY藝術市場研究碩士、藝文工作者) 約莫一年前的此時,美國疫情迅速升溫,多數公共場所關閉,股市在八個交易日內四次熔斷。面對不甚樂觀的前景,美術館館長協會(Association of Art Museum Directors,…

【博物之島新訊】新常態下的檳城州立美術館,抗疫之餘不忘傳遞藝術的美好

馬來西亞檳城博物館,2017年開始整修,期許為來訪觀眾提供更寬敞的美術館空間。(來源:Clithering, wikimedia) 作者:林易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1965年開幕的檳城州立美術館(Penang State Art Gallery)原本與檳城博物館(Penang State Museum)座落在同一棟歷史建築—華蓋街檳城大英義學(Penang Free…

【博物之島新訊】2021年AAM《趨勢觀察》報告熱血出爐!危機時刻博物館如何成為一股力量

Photo by Taylor Brandon on Unsplash. Cover design by Selena Robleto, Red Velvet Creative. Image courtesy of 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作者:藍敏菁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本文依據2021年AAM《趨勢觀察》報告摘譯報導 美國博物館聯盟(簡稱AAM)博物館未來中心(Center for the…

【博物之島新訊】歡迎騎腳踏車來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防疫經驗與啟發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旁的代客泊腳踏車區(© Paul Lobo/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作者:朱安如(紐約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UNY藝術市場研究碩士、藝文工作者) 2020年8月,紐約市的大型博物館、美術館,在歷經近半年的完全閉館之後,重新開放。當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