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文物歸還

【博物之島新訊】找回名字的力量!美國蘇烏達瓦阿基博物館回應部落的聲音與文物歸還的實踐

蘇烏達瓦阿基博物館文物歸還特展,紅色展示架上遺留著文物曾經停留的印記。(劉曉樺 攝影) 作者:劉曉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蘇烏達瓦阿基博物館」(S'eḏav Va'aki Museum),成立於1929年,多年來致力於保存維護北美古老原住民族霍霍坎(Hohokam)所開發建設的運河灌溉系統與聚落遺址。該館於2023年3月24日,正式將以西班牙語命名的館名「普韋布洛格蘭德博物館」(Pueblo Grande…

【博物之島新訊】穿越歷史的虛擬之旅: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戰利品:十則故事」特展結合VR挖掘掠奪物件背後的故事

特展「戰利品:十則故事」展廳一景,一名觀眾配戴虛擬實境眼鏡。(Credit: Mauritshuis, The Hague) 作者:陽寶頤 (荷蘭世界博物館收藏出處研究員、萊登大學兼任講師) 2023年9月「戰利品:十則故事」特展(Loot - 10 Stories)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開幕,展覽聚焦十件源自帝國侵略殖民地或於戰爭期間強行沒收、盜取的收藏。除了呈現入藏的歷史時空背景,亦探詢博物館該如何處理這些具爭議性的物件,以回應當今社會轉型正義的訴求?…

【博物之島專文】抗疫後,博物館的四大議題!2023年AAM《趨勢觀察:後疫情世界的建設》

AAM提出多樣性、公平性、可及性和包容性,作為博物館營運以及規劃各專案首要考量的面向;而2023年AAM《趨勢觀察》則以這四個面向,提出後疫情時代四大議題。(Nam June Paik, Electronic Superhighway. Photo by Richard Hirajeta on Unsplash ) 文|藍敏菁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兼任編審) *本文依據2023年AAM《趨勢觀察》報告摘譯報導 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博物之島新訊】回家,要一個世紀:奧克蘭博物館歸還瓦魯孟古族文物

2022年11月14日,奧克蘭博物館正式將四件典藏文物交還瓦魯孟古(Warumungu)族部落。(Credit: AIATSIS) 作者:莊婷雅(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觀眾服務組員、萊斯特大學藝術博物館與美術館學碩士) 2022年11月14日週一早晨,位於紐西蘭的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Tāmaki Paenga…

【博物之島專文】在歷史重鎮內打造新形態民族學博物館 —柏林洪堡論壇的華麗變身

洪堡論壇主建築將柏林宮主體融合進現代風格的外牆。© SHF / Hi.Res.Cam 作者:林桂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自1980年代以來,許多歐洲民族學博物館為了擺脫殖民帝國包袱,開始重新定位並更換館名,從「民族學」轉變成為「歐洲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博物館,如瑞典的哥德堡世界文化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orld Culture),以及2014年在荷蘭重新開幕的國立世界文化博物館(Dutch National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