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文化近用

【博物之島新訊】收費拉鋸戰!揭開英國私人美術館票價政策後的暗流湧動

以家族宅邸或莊園創立的私人美術館,高昂的票價收入很大部分用於維修和維持這些古蹟建築和領地。圖為位於德比郡的查茨沃斯莊園(Chatsworth House),時常與不同品牌、藝術機構合作,呈現多元特色的展覽內容。(林盈君 攝影) 作者:林盈君(英國萊斯特大學美術館與藝廊碩士、藝術顧問)…

【博物之島專文】再現心中的風景:野口勇博物館的實踐之道

野口勇博物館最初名為野口勇庭園美術館,由野口勇耗費十年打造。(攝影:謝宇婷) 作者:謝宇婷(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第一次知道野口勇博物館,是在疫情期間發現館方拍攝的影片。相比其他博物館眼花撩亂的線上展間以動畫、360度環景試圖呈現豐富的內容,野口勇博物館反其道而行,以固定的長鏡頭從不同角度拍攝展間與花園,甚至單件作品。觀眾可以看到窗外光影如何隨著時間在展間移動、花園裡的樹葉與蟲鳴鳥叫隨風入耳,對應沈靜自如的雕塑,無疑是紛亂現世中難得的療癒所在。…

【博物之島專文】朝向文化平權前進! 赫胥宏美術館暨雕塑公園 DEAI 委員會

藝術家Mark Bradford在Hirshhorn向觀眾分享他的個展創作。 拍攝者:Erin Schaff,由 Hirshhorn提供。 作者:詹話字(台北當代藝術館研究組組長、2023年傅爾布萊特研究訪問學人) 當代博物館不僅是「典藏物件」的機構,更重視參觀體驗與服務的多元性,以期實踐社會共融與文化近用的理念。美國博物館界重視多元、平等、近用、共融(DEAI,Diversity, Equity, Accessibility, and…

【博物之島新訊】拉近我們與書的距離,荷蘭圖書之家博物館手抄和活版印刷體驗活動

圖書之家博物館的手抄工作坊位於博物館的閣樓,由館員演示手抄本常用之字型。(海牙圖書之家博物館提供 Huis van het boek/House of the book, The Hague) 作者:王幸慈(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部份圖像由圖書之家博物館(House of the Book, The Hague)授權提供…

【博物之島專文】荷蘭開放式典藏庫現場直擊!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典藏庫展示設計分析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典藏庫外觀。入夜後廣場播放的大型投影作品為瑞典藝術家Pipilotti Rist的委託製作。(Credit: Ossip van Duivenbode) 作者:王幸慈(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2021年秋天,博物館界終於盼到矚目多年的好消息!荷蘭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自2004年開始規畫、2017年動土興建的典藏庫(Depot Boijmans Van…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如何捍衛文化權利?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2021線上年會報導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年會(Credit: FIHRM) 作者/攝影:謝佳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Everyone has the right free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community, to enjoy the arts and to share in 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its benefits. —— 《世界人權宣言》(The…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步上復甦之路了嗎?ICOM最新疫情影響報告上線

博物館步上復甦之路了嗎?ICOM最新疫情影響報告上線(Photo by Nick Pryde on Unsplash) 作者:藍敏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Delta變異株的高傳染力防不勝防〔註1〕。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也在今年5月發佈三級警戒〔註2〕,全球疫情起起伏伏,博物館的開/閉館採滾動式調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近期應用新技術調查並呈現疫情對博物館的影響性,例如ICOM…

【博物之島專文】如果文化近用,成為你我的日常—— 吳麗娟談國美館文化平權的跨界實踐

互動性導覽形式輔以手譯員的轉譯,使聽障學童能夠無礙地享受於藝術帶來的快樂。圖為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親自接待啟聰學校學生,並一同參與互動。(國美館 提供) 作者:王譯德(自由工作者)、王譯慧(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陳佳汝(前破周報記者、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跨界:從了解並欣賞多元的生命個體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