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水都記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自原民角度「回看」歷史 十一月 15, 2023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水之記憶」(Water Memories)特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提供) 作者:朱安如(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戲劇博士生) *本文圖像全數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授權提供…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肖像畫的民主化與性別意識: 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特展 十二月 14, 2022 《時代的臉孔》展覽裡,臺灣觀眾與肖像人物——英國著名芭雷舞演員達西.巴塞爾(Darcy Bussell)的交會。(葉家妤 攝影) 作者:郭怡汝(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館長) 世界最大肖像蒐藏機構「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所策畫的《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全球最終站,8月27日起至112年2月28日止在臺灣奇美博物館登場。…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打開寶庫,讓人們談起/共享藏品:台灣設計館「源來如此!大博物展」 十一月 2, 2022 展覽主視覺牆。(王雅璇 攝影) 作者:王雅璇(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行銷組研究助理) 「開放近用」:博物館共享行動的進行式 全球歷經疫情考驗,三年一度的ICOM大會今年8月如期於捷克布拉格(ICOM Prague 2022)召開,不負眾望地順利表決通過新世代的博物館新定義。此一博物館界最大的共識,展現了宏觀的社會關懷,並積極提倡文化近用,擴大觀眾參與形式與知識分享(knowledge…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在隔離中創造自由,重尋自我—國立漢生病資料館「生活的設計」特展 十月 19, 2022 「生活的設計」展覽主視覺。(黃淥 攝影) 作者:黃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所研究生) 綁著鈴鐺的剪刀、繫上鬆緊帶的湯匙、以白鐵製作的義肢,日本東京國立漢生病資料館在國立漢生病療養院多磨全生園境內,舉行特展「生活的設計:漢生病療養所中的自助具、義肢、補裝具與使用者們」(2022年3月12日至8月31日,以下簡稱「生活的設計」展),展示看似尋常卻又特殊的日常用品,講述漢生病療養院內義肢、輔具與使用者們的故事。…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荷蘭熱帶博物館解殖路上的探索: 常設展與「治癒之力」特展的對照 十月 5, 2022 熱帶博物館室內為中心挑高的設計。(攝影:王幸慈) 作者:王幸慈 (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荷蘭熱帶博物館(Tropenmuseum)於2022年開幕新常設展——「我們的殖民遺產」(Onze Koloniale Erfenis),而同年展出的,也包含探討世界宗教儀式文化的特展「治癒之力」(Healing…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衣櫃裡裝的不只是時尚,也是身體、生活和歷史的樣貌 七月 25, 2022 「穿著:七位女性 ── 兩百年時尚」(Dressed – 7 Frauen – 200 Jahre Mode)特展入口照片。入口左邊照片為日本服裝設計師川久保玲自創品牌Comme des Garçons於2000年上市的服裝。是喜歡大膽前衛、不對稱設計的藝術、設計品收藏家Anne Lühe (*1944)女士的服裝。(黃鈺娟 提供) 作者:黃鈺娟(德國奧爾登堡大學博物館與展覽博士候選人) 衣服除了實際的保暖功能外,也是與外界溝通及形塑自我的工具。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尋找切入點,剖析展覽的靈魂:「展覽評論的雙面刃?解析評論策略與內涵」講座紀實 七月 12, 2022 「展覽評論的雙面刃?解析評論策略與內涵」講座文宣(歐陽德 設計) 作者:黃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我們觀看展覽時,常常為展示的精彩而叫絕,或為其寓意而動容。在此同時,我們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展覽評論」為羅盤,探訪博物館中深藏的意識形態,或解讀展示設計蘊涵的詩意呢?…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從女鬼到女權,從污漬到文字:看見性別文學流域中的你我他 五月 11, 2022 「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入口照片(國立臺灣文學館 提供) 作者:陳宛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本文感謝國立臺灣文學館蘇碩斌館長、策展團隊謝韻茹館員及曾于容助理,接受筆者信件訪談,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不只是聽歌——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常設展 五月 4, 2022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讓觀眾彷彿以第一人稱視角,參與流行音樂的變遷及演出。(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提供) 作者: 張致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佳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位於南港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自然允許,文明禁止?從科博館「百年好合:當代婚姻之旅」看婚姻多樣性 一月 28, 202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百年好合:當代婚姻之旅」特展中,林禹彤木雕作品〈面—5〉描繪婚姻關係的親密和隱含之法律義務。(劉德祥 攝影) 作者:郭冠廷、王晴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本文感謝策展人劉德祥博士接受訪談並提供相關資訊,讓文章內容更為豐富。 臺灣於2019年5月24日通過同性婚姻立法,成為亞洲首個同婚合法國家。對此,博物館怎麼拓展大眾對性別光譜的認知?又如何透過生物學觀點,讓同性議題去標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