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年會(Credit: FIHRM) 作者/攝影:謝佳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Everyone has the right free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community, to enjoy the arts and to share in 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its benefits. —— 《世界人權宣言》(The…
以色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是建構國家認同的場域,也是治療社會集體傷慟的追念之處。圖為紀念受難者的「名字堂」。(Credit: Israel_photo_gallery, CC BY-ND 2.0, via Flickr) 作者:潘錦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小國聖/盛業—為什麼又是以色列?…
南韓阿嬤分享之家(The House of Sharing) 歷史正義向博物館招手—綜觀南韓的人權相關博物館 Historical Justice Beckons: Human Rights-Related Museum in South Korea Overview 台灣和南韓民主化後分別成立近現代歷史與人權相關紀念館,人權教育成為博物館核心。2004年ICOM首爾大會以「博物館和無形遺產」(Museums and Intangible…
紐約下東城移民公寓博物館 (Fletcher6@wiki, CC BY 3.0) 作者:鄭邦彥(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 今(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簡稱2019 IMD)以「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紅字團:2014-1949—思考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多元樣貌與展示 The Red Bloc: 2014-1949- Thinking about the Diversity and Display of White Terror Victims 作者∕攝影:謝典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編輯:田偲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