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觸媒活化文物生命:香港科學館「永生傳說—透視古埃及文明」專題展覽
Re-Vitalizing Artifacts through Technology: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s Eternal Life- Exploring Ancient Egypt Special Exhibition
作者∕攝影:温家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科技進步使博物館在研究藏品時,能獲得更精確的資訊與研究成果,讓展示設計有更多元的呈現方式。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歡慶成立20週年,於科學館舉辦「永生傳說-透視古埃及文明」專題展覽,展示大英博物館近來使用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技術,來研究館藏木乃伊展品的成果。展示設計運用3D立體投影、多媒體互動裝置與虛擬實境等技術,期望藉由科技的輔助,讓文物呈現方式更豐富,使觀眾以更輕鬆、有彈性的參觀方式認識古埃及人的文化與生活。
關鍵字:木乃伊、博物館科技、展示設計、多媒體互動、原創性
When studying its collections,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enables museum to acquire information that are more precise, with more diversity in terms of presentation approach. To celebrate its 20th Anniversary,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reated the Eternal Life- Exploring Ancient Egypt special exhibition, based on British Museum’s effort to study its mummy collections via high-defini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technology, its anticipated research findings finally on display. The display design will utilize different technologies including 3D projection, multi-media interactive devises, and virtual reality, with hope that through the assistance of technology, the 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artifacts can be more varied, inviting audience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and way of life of Ancient Egyptians in a more casual and flexible manner.
Keywords: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mummy exhibition, technology, display design
歡慶20週年的專題展覽
適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成立20週年,特區政府正以「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Together‧Progress‧Opportunity) 為口號,舉辦系列慶祝活動。其中,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harities Trust) 的獨家贊助下,由康樂文化事務署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與大英博物館托管會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聯合主辦,邀請香港科學館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後簡稱科學館)與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聯合籌劃,於2017年6月2日至10月18日在科學館舉辦「永生傳說-透視古埃及文明」專題展覽 (Eternal Life – Exploring Ancient Egypt)(後簡稱木乃伊展),以慶祝這個特別的時日,並將近來大英博物館對於木乃伊藏品的最新研究成果呈獻給大眾。
事實上,木乃伊曾於1998年在香港「大英博物館藏埃及珍寶展」展出,相較於當時的一具木乃伊,此次6具的數量令人驚艷。搭載科技進步的時空背景,除了研究過程與結果大躍進,展覽在展示陳設與教育活動的規劃,亦將科技作為媒介呈現予觀眾。截至10月18日晚上9點閉展後的統計數據,4個多月的展期,超過85萬的參觀人次,創下科學館歷來特展參觀人數的新高。
六具木乃伊,六個傳奇故事
展覽之所以獲得正面喝采及超高人氣的參觀人次,除了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文化在當今的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知識有著不可抹去的貢獻外,古埃及人豐富、多元的神話傳說,及對永生的追求,使得這個古老的文明充滿著神秘的魅力。這種對生命概念特殊思維的詮釋觀點,讓古埃及文明和木乃伊的議題歷久不衰。
為了探究古埃及文明,各相關單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研究,但礙於現實面,至今仍所知甚少。好在,隨著科技發展,在科學、技術的協助下,這條漫漫長路逐漸有撥雲見日、看見曙光之感。此次的專題展覽,即為大英博物館在過去10年,利用新的科學方法,透過非侵入性的電腦斷層掃描來研究館內的木乃伊藏品,從中獲得圖像資訊與數據資料,經過分析、彙整後,對外展示研究成果。於此,展覽脈絡以6位距今3,000至1,800年前的古埃及人為核心,歸納出每具木乃伊的特殊處(圖1),搭配200多件的文物,以古埃及文明的時空作背景,加入多媒體展示與互動展品,把展覽劃分為8個展區,分別講述古埃及人對生命的概念、木乃伊的製作過程、宗教習俗、生活飲食習慣、生前健康狀況等。
科技-揭示展品背後真相,完整展覽策劃脈絡
在19世紀末,考古學 (Archaeology) 還沒成為專門的學科前,木乃伊被看作是珍奇之物,有錢權貴的藏品,與現今被視為理解古埃及文化脈絡的重要文物,及認識古代社會構成等面向,距離遙遠。早期要了解木乃伊的資訊,即是將層層棺槨及裹屍布拆解研究,這種方式具不可逆的高破壞性,且取得的資訊有限。大英博物館宣稱其秉持博物館肩負典藏的使命,未曾採用這種方式做研究,因此木乃伊的收藏完整度較高,但在研究面,因資訊來源匱乏,展現成果稍顯薄弱。
-
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與3D列印
伴隨科技資訊的發展,過去數十年來,非侵入式X光顯影技術的應用,改變了木乃伊的研究型態,使用電腦斷層掃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高解析度的立體顯影技術,取代了20世紀中期人們使用的傳統X光 (X-ray)。大英博物館人類學館長安托萬 (Daniel Antoine)表示:「我們向公眾展示的內容都是館內最新發現,同時,我們正在研究木乃伊使用的防腐材料。」這次展出的6具木乃伊,即透過高解析的斷層掃描,串接已知的訊息與新資訊,結合與其有關連性的展品,經由展覽脈絡的規劃,還原當時古埃及人的生活環境,進而了解這些木乃伊生前的身分、職業、死亡年齡甚至是死亡時期等。
展覽中的6具木乃伊,由3位女性、2位男性及1位男孩組成。在此之前大英博物館已有相關研究,但不夠精確,也有判別錯誤的經驗。如展覽中一具名為內斯達華狄特 (Nestawedjat, 700BC-680BC) 的女性木乃伊,在一份1960年代X光影像資料及棺槨相關連的遺骸資訊分析顯示,他是一具男性木乃伊。這次利用新一代電腦斷層掃描儀所產生的高解析度立體影像,處理了因裹屍布外表的繃帶上沒有太多可判斷性別的線索,及舊有資訊因解析度較低,而難推斷的情況。掃描出的影像細節透露,木乃伊保存良好,擁有成年人的骨骼,其骨盆的形狀與軟組織顯示木乃伊是女性,而非之前斷定的男性。又,或另一具名為塔耶斯木滕革比特 (Tayesmutengebtiu, about 900 BC) 的女性木乃伊,經斷層掃描後得知,其在製作過程中,她的身上安置了數件護身符,為了研究護身符的資訊與保持展品完整性,同時讓觀眾能夠知道護身符的樣貌、大小、材質等細節,展示設計上利用3D列印 (3D printing) 技術,製作並展示近似真實的護身符。
-
多媒體互動裝置與虛擬實境
運用高科技的輔助,使研究上有明確的資料來源,而成果顯著,在展覽展示設計上亦有好的呈現。現今在展覽中播放影片相當普遍,觀眾接受度也高,木乃伊展也設置了幾個影片播放區,如在購票大廳設置了數位牆,放映著「古埃及的一天」的動畫(圖2);展場內用3D大型立體光雕投影講述女性木乃伊,內斯達華狄特的永生旅程,以傳達埃及人對於生命的概念(圖3);或設置紀錄片讓觀眾理解6具木乃伊的研究過程。展覽特殊之處,在於對木乃伊的展示設計及觀眾體驗,用了多種資訊科技來傳達展品內容與古埃及文化。展區中,每具木乃伊分別用3至5個液晶螢幕,分3個部分做呈現。從用螢幕輪播投影片,介紹木乃伊的基本資料、來源、簡單科學研究成果;至播放木乃伊用3D掃描與建模技術製作的全景影片,將木乃伊由外到內,從棺槨到裹屍布下的內在樣貌,進行「視覺拆封」,並標註出研究細節,如遺體防腐師由何處將遺體切開,取出內臟;遺體上何處放置著護身符等;最後透過可互動式的液晶螢幕,讓觀眾直接用手指在互動介面上依個人喜好順時針或逆時針畫圓,觀看每具木乃伊,在透過高解析掃描後,遺骸的各種細節(圖4)。
除研究過程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展示設計上使用3D列印技術外,同時亦運用多媒體互動遊戲設計來解構古埃及文化。其中,設計「共進佳餚」的互動遊戲,讓觀眾認識古埃及食物製作方法與飲食(圖5);以立體投影設計,介紹建造金字塔背後的科學知識;藉由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技術,讓觀眾戴上頭盔裝置,進入埃及人的墓穴尋寶,親臨實境的體驗墓穴場景等。簡言之,木乃伊展使用各式科技資訊介面,來呈現展覽的核心概念-認識古埃及文化與探索當時的生活環境。就展示目的來說,使用數位化並不只是創造虛擬的影像和傳達知識,讓觀眾感受到臨場的現實感,並產生共鳴,才是最重要的事(田中俊行,1997)。對於研究者與展覽策劃者而言,透過科技可深掘展品背後的故事,以強化展覽脈絡的梳理;對於觀眾,以科技作為媒介的展示設計,可補足物件展示呈現時,面向單一的情況,讓參觀者能夠更容易、輕鬆的認識展品。
小結:「它」是媒介,主角是展品
運用先進的科技資訊技術於藏品研究與展示設計,可在不破壞展件的前提下,幫助研究人員了解更多的資訊,並透過展示呈現予觀眾。在木乃伊展中,使用科技讓觀眾可以看見展品背後的故事,找出物件之間的關連,用更清楚的架構和脈絡詮釋展覽,還原當時古埃及的時空背景與生活場景。展覽中,為了讓參觀者感覺更富趣味性,並達成博物館寓教於樂的使命,主辦單位設計了多樣化的多媒體互動介面,並將當紅的虛擬實境技術帶入展示。在一波波科技更新速度極快的時代洪流中,展示設計勢必與時俱進,未來也將運用更先進的科技資訊技術於展覽。於此,我們或許應該回到源頭做思考:展覽的核心是展品,它的原創性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無論科技如何翻新,在展示設計上,它都是展品的延伸,作為輔助的角色,並沒有辦法取代展品的真實性。展品的價值在於它是時空交會的節點,當觀眾欣賞真實物件時,可以連結過去,感受當時的時空文化,在從過去的時間點拉回我們身處的當下,獲得相關的知識與經驗。如同前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葛瑞格 (Neil MacGregor) 曾寫到:「用文物說歷史,正是博物館存在的理由。」科技技術會一直翻新,展品卻是真實永恆的存在。
參考文獻
一、專書
- 田中俊行(1997)。e‐space。六耀社。
- 蒲慕州(2017)。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顏上晴、蕭國鴻主編(2017)。博物館科技運用與數位契機。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二、網站資料
- British Museum(http://www.britishmuseum.org/)
-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Special Exhibition. Eternal Life – Exploring Ancient Egypt(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eindex.html)
- Together • Progress • Opportunity. Theme and Key Messages.(http://www.hksar20.gov.hk/eng/the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