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旻寧 (公職社工師/國立故宮博物院教展處)
為提昇多元觀眾之文化參與及實踐社會共融理念,國立故宮博物院自2015年起進行的「藝術關懷行動計畫」(The Arts Care Project),由研究員、社工師及藝術治療師組成跨專業團隊,評估針對社會支持系統、經濟等各方面資源不足的博物館非觀眾,運用文物及博物館元素設計個別化教推活動。
2016年故宮到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公務護理之家,規劃辦理8次藝術活動,對象為85歲以上的第一代榮民,具有低收入戶身份者,針對「長期臥床無行動能力」與「有行動能力但需使用輪椅」兩類狀態不同的對象,故宮設計了不同形式的活動。針對前者,計畫團隊以醫院餐車改造的複製文物專車,將文物帶到卧床長輩的床邊,讓長輩感受複製文物的外貌與質地,例如青銅器的冰冷堅硬、陶瓷器的溫潤等,以刺激其感官能力及生活感受。有行動能力的長輩則由藝術治療師帶領,結合不同的文物主題,如:國寶菜市場、回憶多寶格等,進行簡單的藝術創作活動。
「我是黃埔軍校第十八期,十二歲就來到台灣,故宮文物到基隆時我也在那裡…」、「那年我到韓國當戰俘三年,死了很多人,很傷心…」,由故宮文物播遷史引導榮民長輩一同回顧那段戰亂的歲月,回憶起隨軍隊遷徒的過程,並用圖釘在地圖上標記他們住過的城市,以不同顏色的線串起移動路徑。亦有不少榮民長輩回憶起過去在原鄉生活的經驗,像是家鄉食物、風俗、親友等。
故宮將文物轉化為可親近的日常生活物件,不僅可喚起人的情感及共同生命經驗,活動也為平常很少互動的長輩創造人際網絡,體現博物館的在地化價值與社會共融的重要理念。
相關資訊:
- Bravo Radio (2018.6.27) 博物館美學散步【故宮—藝術關懷行動計畫】 (線上音檔)
-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6.4) 博物館能為這個社會做什麼? (Facebook)
- 首圖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