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美國博物館聯盟《趨勢觀察2019》

作者:陳瑋彤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美國博物館聯盟 (AAM) 博物館未來中心發表《趨勢觀察》(TrendsWatch) 年度預測報告,探討新興趨勢及其對社會和博物館的意義、博物館如何應對及界入這些議題。2019年五大主題包括:

  1. 真相、信任、假新聞
    進入後真相時代,大眾對政府、媒體、學術界、產業界、甚至非營利組織的信任度都處於歷史上的低潮期,比起客觀事實,訴諸情感或信念更能影響今日的輿論。博物館作為公眾信任的資訊來源,除了維持及鞏固原有的信任基礎,也有責任幫助社會重新建立一套辨識虛構與事實的標準。
  1. 區塊鏈 (Blockchain)
    區塊鏈技術於十多年前開始發展,過去一年出現爆炸式成長,應用層面遍及難民援助、教育資格認證、物源追蹤等,改變了金融、房地產、貿易、航運和教育等產業的運作方式。區塊鏈在博物館可應用在典藏管理數位化及線上藏品版權交易等,未來的博物館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相關技能素養。
  1. 去殖民化
    殖民遺產仍然深植全球文化、政治及經濟體系之中,有待國家、組織及個人努力去打破殖民主義及白人優越主義在知識界的建構與其主導地位,消除剝削與傷害。去殖民化常須經歷漫長、緩慢、痛苦、難以完美的過程。博物館扮演記憶管理者、社會良知及治療者的角色,有義務引領民眾反思歷史的黑暗面,協助社會建立公平公正的運作模式。
  1. 無家可歸與居無定所
    居住問題與街友的成因複雜且棘手,它與健康、教育、就業、社會及經濟流動等關鍵的社會問題互相交織,也因爲財富、機會與獲取的不平等而加劇,為個人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博物館有責任保障弱勢群體亦能充分享有文化公民權。
  1. 自我關懷
    社會有賴每個人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在不公義面前站出來說話、在集體行動中付出、關心其他有需要的人。但這些工作亦有其令人疲憊、虛弱和受創的一面。不論是個人或機構,皆應積極實踐自我關懷/照顧,預留時間空間以保持或恢復身心靈的健康。

今年五個主題看似彼此無關,其實相互扣連。如區塊鏈技術可應用於打擊假新聞、重建社會信任系統、並為居無定所的人提供服務,成為對抗社會和經濟不公義的利器;許多無家可歸或居住不安全的問題可歸根於殖民歷史種下的結果,而自我照護可為機構或個人幫助社會走過療癒程序的幫浦。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