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新訊】英國與臺灣年輕人參訪文化資產的現況

大英博物館女王大廳Queen Elixabeth II Great Court,
攝影/ Hernán Piñera, via Wikimedia, CC BY-SA 2.0  

撰文: 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配合2018文化資產日(Heritage Day 2018),獨立研究機構OnePoll受Ecclesiastical Insurance之託,調查英國18至30歲年輕人參觀文化資產的習慣。本份調查指稱的文化資產,分別為博物館(museums)、藝廊(galleries)、劇院(theatres)、莊園(stately homes)、城堡(castles),其中博物館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文化資產,但仍有近五分之一從未造訪博物館,其中男性比例為26%,女性為16%。 

調查指出兩個現象:其一,讓年輕人對文化資產卻步的理由,「很無趣」、「難以到達」、「票價高」佔據前三名。其二,如果孩提時期有參觀過文化資產,成人後較有再次到訪的意願。以博物館為例,60%的受訪者童年時期有參觀博物館的經驗,成年後每年至少到訪博物館1次;而童年時期沒有參訪過博物館的受訪者,69%成年後也從未造訪。 

Ecclesiastical Insurance文化資產部門主管Faith Kitchen表示,許多文化資產嘗試以多元、新穎的活動,服務既有的年輕觀眾;但目前更需要處理的議題是如何讓「非觀眾」的年輕人參與文化資產的事務。本份調查也提出了幾個激勵年輕人參訪文化資產的方式,前三項分別為:便宜票價、多樣體驗、手作活動。其他如提供更多食物和飲品的服務、更具彈性的開放時間、互動性活動、運用科技等。 

負責泰德不列顛(Tate Britain)夜間美術館活動(Tate’s monthly late-night events)的策展人Liat Rosenthal指出,讓年輕人進入決策過程,也能鼓勵他們到訪博物館。她認為,博物館可以作為一個平台,讓年輕人產出多樣化的內容;博物館也可以作為一個支援,提供資源、專業知識等協助。 

在臺灣,文化部亦針對各類文化參與進行統計,其中最趨近本文的年齡區間細分為15至19歲、20至29歲。根據2016年文化統計,15至19歲最常參與的是圖書館(68.5%),博物館/美術館次之(50.9%);20至29歲最常參與的是百貨公司/賣場/書店/餐廳等營業場所附設之展演空間(58.2%),圖書館次之(54.3%),第三才是博物館/美術館(51.7%)。在博物館/美術館的類別部分,兩個年齡區間最喜歡的都是美術館。  

在復原場景中,年輕觀眾聆聽語音導覽,了解展品和歷史(攝影/ 王惇蕙)

 

關鍵詞:年輕觀眾文化資產英國博物館協會、泰德不列顛美術館
Keywords: Young Audience, Heritage, Museums Association/ MA, Tate Britain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系列文章:【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