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新訊】為博物館的座椅發聲!4個博物館配置座椅的好理由

位於倫敦的國家畫廊,The Barry Rooms (圖片來源: Diego Delso@wikimedia, CC BY-SA 4.0)

 

撰文: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近來流傳「久坐的危害不亞於吸菸」的說法,「久坐」這件事一般也不為博物館所樂見。人們往往可以在博物館的大廳、通道找到座椅,卻很難在博物館展場找到可以坐下來的地方。任職於展示設計公司Luci Creative 的 David Whitemyer 認為「坐」能讓觀眾的博物館經驗更為美好,他提出了4個博物館應該在展場配置座椅的理由:

曼徹斯特Whitworth Art Gallery大廳一隅:座椅 (左方摺凳) 如同導覽摺頁和地圖,是人人可取用的配備(辛治寧/攝)
曼徹斯特Whitworth Art Gallery大廳一隅:以「創意學習」為主的藝術野餐籃 (Art Hampers),鼓勵觀眾帶入展場使用,一旁也不忘提供自由取用的座椅(辛治寧/攝)

關於座椅的議題隨著友善平權的趨勢,逐漸受博物館重視。臺灣也有博物館(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奇美博物館等)提供或配置輕便的折疊式座椅,目前使用的觀眾以樂齡與特殊需求者居多,然而David Whitemyer提出的四大理由,其實也是小朋友、年輕人等多元觀眾需要使用座椅的原因。期盼未來人人皆可「坐」在臺灣的博物館,享受博物館的舒適氛圍,創造博物館的美好經驗。

 

關鍵辭:博物館座椅、近用性
Keywords: MuseumSeats, Accessibility


資訊來源:

 

 更多:

 

閱讀更多系列文章:【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