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宮收藏為起點之「國寶星遊記」述說主角「魁星」尋回夥伴「鰲魚」的故事(圖片提供:光點吉樹公司)
撰文:黃紫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文化科技發展聯盟成立宗旨為推動文化科技、促進產業間交流,設立有文化資產、影視音以及時尚跨域等三組。透過定期講座,培育文化科技人才,也藉此媒合人才,令產業間對話、互為瞭解。2018年9月27日的「文化科技講堂」邀請到固態記憶及光點吉樹公司,介紹3D圖像建模技術與文化內容應用。
數位掃描是博物館及文化資產組織關注的焦點,固態記憶公司執行長李柏廷提到技術有相當多種類,每一種掃描方式有其優缺點,可使用的範圍相當廣,靜態文物、文化資產、城市和人物皆可。如 CyArk 使用數位掃描留下文化資產建築的資料,後來成為火災後重建建築的重要依據。他表示器物3D建模需使用多臺相機環繞360度角拍攝大量的照片,得到立體、貼圖和材質三項資料,利用光學原理和電腦運算建立不同材質的數位備份。以國立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為例,塔剎與塔身相隔兩地,經數位掃描塔身內外並3D列印,觀眾戴上AR擴充實境智慧眼鏡就能看見一體的文物在虛擬世界復原。
如何挖掘文物既有的故事並發展動漫IP,光點吉樹動畫公司劉育樹導演相信以傳統文化為土壤,將故事應用到角色與典藏,文物與動漫產業結合是一條可行的方向。想要發展IP必須從故事的源頭培養起,分鏡美術、故事跟編劇是動漫的基礎。他提到進行中的「新創世神話墨世曙光」動畫,人物取材自中國神話傳說,台灣的場景—美而美早餐店、電子花車等,並融入漫威英雄風格,吸引了國外買家投資。他提到拍攝故宮「國寶星遊記」時,在玻璃櫃外紀錄文物正面影像,加上想像背面的模樣,再用傳統木雕雕刻出文物整體,運用美術突出文物的特點,配上嘻哈歌曲,文物活生生動起來了。從紙本出版到數位都有良好的發展,他認為唯有如此從根扎起,並訓練說好故事和實拍的能力。當科技發展成熟,搭配動漫產生多元的應用,跨界合作可行性相當高。
博物館被認為屬於「觀看」的場所,博物館正視視覺傳達運用科技發展視覺經驗並高度回應觀眾的參觀需求。由於科技耗費不貲,大型國家博物館身先士卒發展視覺科技和跨界合作,從數位掃描技術體現典藏研究正朝向發展建立數位數據,同時研究結果轉化後連結上觀眾和有興趣的潛在研究者。展演一端則是虛擬動畫結合實體文物,文物原有價值在當代產生動態且多樣性融合。台灣具備發展文化與科技結合的實力,博物館辨識自己的定位及發展方向,將會是決定引進科技與程度的關鍵。
關鍵字:文化科技、3D掃描、動漫IP
更多資訊: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2018.9.14) 資策會人文科技發展中心、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合作辦理:2018/09/27【「文化科技講堂」-3D圖像建模技術與文化內容應用】
- 固態記憶 (2015.3) 物件掃描 – 國立歷史博物館【九層石塔】
-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2013) 3D掃描技術應用於文化資產之適用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