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讓植物說出古蹟的故事:台南321巷藝術聚落的實驗與實踐

進駐單位取材日式宿舍院內的果樹,開設果醬製作課程(「版條線,花園」提供)

 

作者:連子儀(南台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台南市公園路321巷藝術聚落,除了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也保有動植物的多樣性。此區原為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後為成大教授宿舍,藝術家郭柏川的故居座落於此。2003年5月13日台南市公告為市立古蹟,2012年由國防部收回、台南市政府代管,2013年3月23日「321巷藝術聚落」正式對外開放。在修復再利用計畫與資金尚未到位前,由台南市文化局推出兩年一期、一共三期的「321巷藝術進駐計畫」,徵募藝文團體協管空間,直到2018年底結束。目前,多數進駐團隊已搬離,部分則在修復工程啟動前繼續協管。計畫執行期間,空間再利用多樣性的實驗和實踐,累積了豐富可供參考的經驗和模式。

過去文化資產的保存,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源是保存重點,相對來說,自然資源作為記憶載體,及其對過往生活的意義,卻不是那麼受到重視。在藝術進駐計畫實施期間,進駐321巷37號的藝文工作團隊「版條線,花園」,在自然資源的保存與再利用上,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此棟宿舍在團隊進駐前,是成大教授方源一家生活的空間,進駐團隊於空間再利用的過程中,有意識地保留了過去的生活記憶,也細心地為院內有故事的植栽掛上解說牌。在過去務實且資源不豐的年代,住戶大多喜歡在院內種植果樹,無論是入菜或自食,在當時皆是很實際的選擇。37號一戶內便有桑葚、酪梨和西印度櫻桃等可供食用的果樹。其中,前院的酪梨和西印度櫻桃,是由前住戶方媽媽所種植,進駐團隊除了為樹掛上解說牌外,在果實熟成的季節,更邀請餐飲業的好友就地取材,教授酪梨莎莎醬、西印度櫻桃和桑葚果醬的製作。將區內的自然資源融入空間再利用的生活日常,保存記憶外,也傳承了過去宿舍簡約生活、自栽自食的精神。

前住戶方媽媽栽植的西印度櫻桃樹,進駐團隊特地掛上解說牌(連子儀 攝影)

至今,方家的成員,包括方媽媽、在國外工作的女兒等,都曾回訪這個充滿家庭回憶的居所,方家女兒亦將回訪老屋的心情記錄在臉書粉絲團上。37號藝術進駐團隊的協管與實踐,是321巷藝術聚落透過區域文化與自然資源,延續不同時空的生活記憶上,細膩且可供參考的案例。

 

 

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