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如何觀看東南亞當代藝術?從打破國界迷思做起

印尼藝術家胡丰文(FX Harsono)〈骨墓紀念碑〉(Bone Cemetery Monument)。為印尼排華事件的受難者發聲。(袁緒文攝影)

作者:袁緒文(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研究助理)

近年來,越來越多博物館、美術館開始關注東南亞議題,與東南亞藝術家合作策展,促成臺灣觀眾對於東南亞歷史文化的認識與交流,例如2019年5月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特展。然而,我們在觀看東南亞當代藝術時,應該有什麼先備知識?要避免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本文將從臺灣與東南亞的近代淵源談起,分析東南亞區域的歷史與外交發展,逐步引導我們思考切入觀看東南亞當代藝術的路徑。

高美館太陽雨特展入口作品,菲律賓藝術家Felix Bacolor〈暴風雨天氣〉(Stormy Weather)。因應東南亞典型的暴雨氣候,菲律賓原住民就地取材製作風鈴,作為天氣預測的警報器。(袁緒文攝影)

 

日治時期進入臺灣的東南亞研究

1940年二戰期間,日本透過南方作戰計畫,陸續驅逐在東南亞的歐洲殖民者,逐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日本以強大的軍事力量進入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婆羅洲及印尼爪哇島,大批臺籍日本兵也被送往當地投入戰場。國立臺灣博物館第一任館長暨植物學家川上龍彌更早於1911年6月即進入東南亞進行植物採集。在採集的空檔,他也蒐集了很多爪哇島的面具與皮影戲偶,讓後進的研究人員一探日本對東南亞從自然生態到文化、歷史、藝術渴望全盤認識的歷程。

專家入庫房檢視皮影戲偶典藏。由左至右分別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亞太中心陳聖元執行秘書、南藝大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蔡宗德所長、臺博館袁緒文研究助理、臺博館李子寧副研究員。(袁緒文提供)

1980年代:在東南亞近代發展中缺席的臺灣

二戰後,臺灣經歷長達38年的戒嚴,全面管控國內的語言、藝文與思想。相對於此,同時期的東南亞各國,籠罩在民族自決的獨立氛圍下,當代藝術有著強大的表現力。2019年高美館「太陽雨」特展引用新加坡藝術史家薩巴帕迪(T. K. Sabapathy)的論述,他針對二戰結束後東南亞各國紛紛獨立及藝術生產的狀況分析道:「1960年代到70年代新成立的國家之間,確實出現關注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動向。其中最能代表新興國家、企圖彰顯地區卓越性,或者世界定位的野心,主要展現在外交事業上。」

森美術館太陽雨特展入口作品,泰國藝術家阿比查邦、賽勒斯〈太陽雨〉(Sunshower)。泰國神聖象徵的巨象,漂浮在清醒與睡夢之間,隱喻東南亞發展與傳統的落差、歷史與文化的曖昧性。(田偲妤攝影)

 

從數百年前開始,東南亞各國經歷了殖民、戰後獨立、外交與內政問題,終在1967年成立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ASEAN),主要是對應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處理越南、寮國與柬埔寨等國的共產主義往東南亞蔓延的問題。東協透過區域國家聯盟的機制,讓1980年代的東南亞各國積極爭取與歐美平起平坐,進而交流與商業互動的可能,讓世界再次認識多元豐富的東南亞文化。透過東協,東南亞自己作為主體,不再依賴聯合國及前殖民國的協助。當然,1987年才解嚴的臺灣,在這段東南亞發展聯盟的過程中,可說是缺席的。

我們如何觀看東南亞當代藝術?

在東南亞當代藝術中,國界不是觀看藝術的界線,而是各國境內多元族群從上千年前至現代的移動、流轉、融合、抗拒所交織出的光譜,這是觀看東南亞當代藝術的基本觀念。東南亞橫跨印度洋及太平洋,自古即為往來歐亞非的必經之地,作為世界的十字路口,不同語言、文化、宗教、風俗習慣等進到這裡火熱碰撞,包括1世紀前後傳入的印度教、大乘佛教與上座部佛教,13世紀傳入的伊斯蘭教,14世紀貿易風帶來的華人船艦,15世紀末隨著船堅炮利而來的基督教與歐洲殖民者等。不僅使東南亞各地人種的組成越趨複雜,也在節慶習俗、建築景觀、服飾上展現繽紛多元的面貌。歷史上每個進入此區域的多元族群與宗教文化,為東南亞藝術培養深厚的藝術土壤。

菲律賓藝術家曼紐耶.歐康波(Manuel Ocampo)〈天堂對萬物開放〉(Paradise Open to All)。將神聖符號搭配各種噁心與血腥的圖樣,表現神聖高貴與骯髒低下共存的當代社會現象。(袁緒文攝影)

 

在臺灣生長的我們,如何與東南亞當代藝術對話?或許我們要先從上千年的東南亞歷史閱讀起,才能有認識當代東南亞的先備知識。當代東南亞快速的經濟與區域聯盟發展,其實是扎根在深刻多元的歷史與藝術沃土中。其次,東南亞帶著相互接納的跨文化能力與高度自信,正在當代藝術的舞台上散發強大能量。我們應該屏除自我設限的世界觀,敞開心胸去認識相異於傳統臺灣教育中的東南亞,讓壁壘分明的國族邊界消失,激盪出有創意的互動方式,更自在地擁抱並尊重彼此的不同。

 

 

資料來源:

  • 國立臺灣博物館(2009)。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專輯。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 片岡真實、方彥翔等(2019)。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