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國際考古和歷史博物館在討論什麼?橫跨過去、現在、未來的對話

大阪歷史博物館B1保存的前期難波宮遺跡(以燈籠表示柱洞所在)

作者/攝影:吳昭潔(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國際考古和歷史博物館及藏品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Museums and Collections of Archaeology and History;簡稱ICMAH)2019年會在京都舉行。ICMAH參與者多為世界各地在歷史博物館、考古博物館或是考古遺址工作的從業人員。由於各地的歷史與考古樣態都不同,保存處理和展覽呈現的方式也大異其趣,因此ICMAH特別重視其成員的專業經驗,並鼓勵交流與跨文化對話,以幫助成員們了解過去、塑造現在和規劃未來。2019年度的議題為「重新思考博物館及當代考古學」,藉由選擇和當代相關的議題,激發彼此的討論、啟發及批判性的思考。

2019年會以三篇精彩發表揭開序幕,首先由Dominique Garcia發表「預防考古」(preventive archaeology)介紹法國考古預防研究中心(Institut National de Recherches Archéologiques Préventives;簡稱INRAP)如何藉由空間計畫和研究,搶先在發展工程影響到考古遺址之前,進行科學研究、與大眾分享研究成果。整篇發表概述了法國的考古現況,提出博物館與預防考古參與者之間關係加強的重要性。

接續Katsuyaki Okamura發表「當代日本的考古、遺址管理和博物館」,以實例介紹考古和遺址管理的增長如何影響日本博物館的發展?同時也提出當代考古學遇到的議題和挑戰,並思考在數位時代下,博物館是否還能成為考古學上的樞紐(hub)?是否應該由別的機構來取代?

ICMAH成員參訪大阪歷史博物館:遺跡展示廊道

 

最後Shahid Vawda發表「邁向博物館內的研究、展示新觀係:運用考古與歷史方法達到公平正義的成果」(Towards New Research and Exhibition Relationships in Museums: Engaging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Methods for Just Outcomes)。以一項南非考古、歷史與人類學研究計畫為例,說明有別於前殖民時期博物館作為殖民權力的象徵,博物館如何發展與社區之間新的對話關係,開啟共同策展和公共知識的可能,並提供博物館一種新的定義。

ICMAH參訪大阪市立博物館及大阪城,了解大版如何推廣考古教育,並運用諸如磁磚裝飾、模型、AR等巧思,讓觀眾了解這片土地上曾發生的故事。
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