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臺史博推動公眾史學,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受國際關注

「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作者:林佳逸(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感謝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策展人研究組組長陳怡宏、共同策展人展示組研究助理趙小菁,臺史博「歷史那一天」讀書會成員前副館長謝仕淵、研究組組長陳怡宏與王美雯小姐,以及參與志工群提供本文所需資訊。

2019年ICOM京都大會期間,國際受難者紀念館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morial Museums in Remembrance of the Victims of Public Crimes;簡稱ICMEMO)與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簡稱FIHRM)合作舉辦年會,以「博物館中的歷史遺產及其與今日的關聯」(Historical Heritage in Museums and Its Relevance Today)為主題,並於9月2日以「博物館如何呈現難以述說:來自前日本殖民地的聲音」(How Museums Say the Unfathomable: Voices from Former Colonial Territories of Imperial Japan)為議題進行交流。

在此場交流會議中,筆者以「誰在說話?臺灣人在二戰期間難以述說的記憶」(Who is Speaking? The Unfathomable Memory from Taiwanese during World War II)為發表主題,以志工業務承辦人的身分,分享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為「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所成立的「歷史那一天」讀書會的歷程與成果。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推動公眾史學的理念(林佳逸提供)

 

「歷史那一天」讀書會的成員為「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的策展團隊、臺史博志工。成立的動機起於臺史博館員發現,志工對於臺灣歷史的求知慾、個人專長與豐富的人際網絡。在成立之初,策展團隊透過說明會向志工說明讀書會的目標、執行方式與預期成果。在讀書會期間,策展團隊教導志工如何閱讀史料與口述訪談,而志工不僅協助策展團隊完成史料的閱讀與記錄,更提供多位訪談者名單,進行口述訪談。後經策展團隊彙整,成為「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的展示內容。

「歷史那一天」讀書會成員,包含策展團隊、臺史博志工、多位訪談者,共同完成特展(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展覽在博物館大廳舉辦,內容從二戰背景、日本帝國下的臺灣、人力動員與海外參戰,一直到戰爭結束,讓路過的觀眾駐足參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從策展團隊與志工的合作過程中,以推動公眾史學的理念,讓受訪者回憶二戰下的生活記憶,不僅完成特展、收集臺灣人二戰下的生活記憶,更進一步了解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之「鉅變與新秩序」單元的文物背景與使用方式,並延伸為視障服務專案的口述影像內容與觸摸品。臺史博推動公眾史學的成果,激發國際與會人士的關注與討論。

「歷史那一天」讀書會的成果,延伸為視障者服務專案的口述影像內容與觸摸品(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