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最新消息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023臺灣纖維力—纖維工藝座談會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五週年館慶活動將邀請文化藝術的策展人、學者,以及穿越島嶼連結世界的8位纖維創作者,共同參與「2023 臺灣纖維力—纖維工藝座談會」,在限定的日子裡,分享無盡的纖維創作景致,歡迎各界朋友踴躍參與! _ 專題講座: 座談(一):「文化與永續」 引言人:曾啟雄教授 與談者:陳淑燕、王翊如、林婕妤、峇岦嵐偲 · 旮札涅蘫 座談(二):「設計與藝術」 引言人:顏名宏副教授 與談者:許秋鄉、王凱鶴、林育群、周冠妤 綜合座談: 主持人:顏名宏副教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文協時代這些人—1920年代的開拓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文協時代這些人:1920年代的開拓者」為題,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出境區文化櫥窗展出192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的人物與故事。展覽中介紹14位文協時代引領臺灣改變的人物,這些青年懷抱現代世界的新知,以實踐的勇氣與熱情,為臺灣與世界架起橋梁。…

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文物》書展──文物,有意思

邁入深秋之際,國立歷史博館與郭怡美書店合作舉辦「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以「文物」為主軸,精選《歷史文物》主題期刊,延伸節選史博館出版品,有輕鬆易讀的文物導賞以及臺灣美術之重要代表台展三少年(林玉山、郭雪湖、陳進)等精選書籍!…

《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18期

❉ 作者: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國立歷史博物館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 ❉ ISSN:0457-6276 ❉ 網址: https://www.nmh.gov.tw/informationimgs_199.html 書籍介紹: 《歷史文物》季刊以培養國人藝術、歷史、文物與博物館學知識,提昇美學素養為宗旨,為多元的文化藝術性刊物。自2020年度起全新改版,以「知性的.感性的.趣味的」為刊物方針,致力打造為藝術文物界的傳記文學刊物。 318期封面故事包括4…

國立臺灣博物館:國際博物館協會典藏委員會(ICOM-COMCOL) 2023臺灣年會

2023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典藏委員會(ICOM COMCOL)訂於10月24至27日在臺灣舉行年會,主題為「活力典藏.動能社群:當代典藏的關懷實踐」,這次盛會由國際典藏委員會(COMCOL)、國立臺灣博物館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合作辦理。 博物館新定義於2022年8月布拉格大會通過,定義中強調博物館的社會角色,以及博物館如何提升多元社群之互動與參與。我們期望透過年會交流來探討博物館如何從「以人為本」的關懷出發,啟動多元社群豐富的能量,將資源活化傳承給當代及未來的社會大眾。…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聚合四方」聯展

傅楓宸、王文華、劉時傑、苗宣贊四位藝術家,先後畢業於政戰學校藝術系,接受紮實的美術基礎教育,於部隊服務時亦堅持創作不輟。褪下戎裝後歷經了社會淘洗和生活磨礪,雖已晉知天命之年,但心中仍充盈著對藝術的追尋和表現慾望。…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

江心靜自小熟讀詩詞,文學是靈魂的出口,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系時,常常走路到故宮,飽覽字帖書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30歲完成單車環球,3年間遊歷五大洲三十餘國,眼界大開,回鄉後潛心創作,長期撰寫旅行見聞和藝文專欄。43歲時,從未畫過畫的她投入藝術,從陌生領域開始,很快發展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受到專業讚賞及市場肯定。她走過全世界的海,以海洋探討心靈圖象,拓墨加上撞墨撞彩、潑灑擦印和暈染技法,創造出斑斕深邃的宇宙,《水之交響曲》原創的金魚符號,象徵潛意識的無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也生臺灣」@2023臺灣文博會

臺史博以「土地」、「人物」、「記憶」、「故事」四個單元敘說這些獨特的思潮、物件及文化衍生商品,「也」來自臺灣,呈現臺灣文化上特別外向、活潑以及臺灣的跨界與創造力。再度登入臺史博展區的民眾,不僅可從歷史的演進中發現臺灣文化特有種、看見臺灣製造的精神,還能帶走今年發行的限定紀念提袋以及限量酷卡「回遊」臺史博。 _ 時間: 9月26日至28日10:00-18:00 9月29日至30日10:00-20:00 10月1日10:00-17:00…

博物館簡訊第105期:掌握一個館的發展先機:原民文物今日態勢

《博物館簡訊》第105期要目|掌握一個館的發展先機:原民文物今日態勢 客座主編序 李莎莉 專論 《原住民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與部落文創的對話 王昱心 不能被忽略的展覽元素:以凱達格蘭文化館觀眾研究歷程爲例 浦念瑜 苗栗泰雅文物館與部落產業之發展 賴怡溱 原文館建構在地知識深化民眾參與之實踐 巴秀芬 原文館藏品如何取得文資身分:以獅子鄉文物陳列館「鎮館之寶」為例 何鳳美 藝起逛逛展 《Kialreba重返霧臺:臺博與當代霧臺魯凱的對話》特展 李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