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最新消息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5/03/27-05/18【「氣候任性.臺灣韌性—高溫篇」特展 】
…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5/04/02-04/14 【發散/反射—臺師大美術系學生聯展】
在社群媒體高度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擁有發聲的權利,也能迅速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然而,這場資訊洪流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過量訊息所引發的焦慮與壓力。本展即以此為出發點,透過藝術創作探索當代社會中的個體、科技與文化認同之間的微妙關係。 發散與反射的交錯對話 …
【博物之島新訊】 南美館「SUNDAY」特展,看見移工在勞動之外的週末日常與自我表達
藝術團體SILATURAHMI的作品《SILATURAHMI:東港鹽埔2023-2024》。Silaturahmi意為「連結情誼與維繫關係」,藝術家透過印尼船員在東港的生活物件與影像紀錄,呈現船員在異鄉彼此扶持,與在地社群共生的故事。(臺南市美術館 提供) 作者:郭庭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美術分館: 2025/4/9-5/11【 「日常中的似曾相識」黃海鳴復出首次個展 】 (開幕活動4月12日(六)下午13:30-15:30,憑邀請卡、門票入場)
三十年藝術評論生涯前我曾經是畫家,成為畫家之前甚至連油畫都畫不出來,當然很快就知道油畫不適合我那種太快的發散式怪誕聯想。最後在同一張紙上使用快乾顏料所不斷發展的即興序列,解決我的困難並獲得滿足,這其實就是我與自己的自由對話紀錄。從大量藝術家可見的作品滲透進其內心的評論工作,也算是一種個人似曾相識經驗的追究。…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5/04/03-06/08【李奇茂百年展】
藝術家李奇茂將水墨傳統筆法,融合西洋速寫技巧,以靈動墨色筆觸捕捉萬變物象,賦予傳統水墨繪畫新時代的意義,畫下臺灣美術史上重要的一頁。2025年為紀念李奇茂百年冥誔,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特別策劃舉辦「李奇茂百年展」,由26個公私立單位共同參與,以紀念這位具重要代表性的水墨大師。 …
【博物之島專文】從私人情感到公共典藏: 探索古爾本基安與索馬亞博物館
古爾本基安美術館的歐洲藝術畫廊展示不少創始人收藏的繪畫、雕塑與裝飾藝術。Arquivos Gulbenkian, ID: 31644 © Ricardo Oliveira Alves 作者:黃星達(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當代博物館有許多不同的分類,其中由企業出資成立的博物館也相當普遍,其中以個人命名的博物館更具特殊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影響。以下將分述古爾本基安美術館(Museu Calouste Gulbenkian)與索馬亞博物館(Museo…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5/04/03-06/08【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隆重推出藝術大師系列特展,以「大家的歷史,歷史的大家」為核心主題,探索藝術與歷史的交會點。「大家」不僅象徵眾人共同的歷史記憶,更指向在藝術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家」。透過其經典作品,觀眾將深入理解他們的創作理念、時代背景及歷史定位,進而思考藝術如何形塑我們對歷史的認識。…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5/4/3-4/6【科工館x壽山動物園 「樂高雄」2025高雄兒童節 好好樂一波!】
2025年春假連續假期接近了,兒童節也即將到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參與高雄市政府4月3日至4月6日「樂高雄」系列活動,並與壽山動物園合作跨館闖關任務,結合限量磁吸文創小物蒐集、樂高的巨型小樂、動物明星現身、科學教育及親子互動,打造最有趣、最具教育意義的兒童節盛會!4月4日兒童節當天,12歲以下兒童可免費入館,讓親子共度歡樂假期,一起發掘學習的無限可能。 去年春假「Day…
創價美術館:2025/3/29-5/25【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與四大展區簡介 文/李欽賢 浮世繪,以多色套印技法,營造如同精美錦緞般視覺效果, 又稱為「錦繪」, 是興盛於日本江戶中後期(18世紀)的民眾版畫。浮世繪的表現跳脫教化與忠孝節義的框架,甚至有煽情的感官題材,十足反映江戶的市民生活;特別的是,它對巴黎印象派產生深遠影響。本展精選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的美人畫、演員畫、武士畫與風景畫等經典作品,呈現江戶到近代浮世繪的延續、發展與變遷。 一、 浮世繪之花─美人畫、役者繪、武者繪…
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祭食 x 季時—海端鄉布農族文化產業展】
本展介紹布農族整年的歲時祭儀—開墾祭(masiduhlas)、播種祭(mapudahu)、除疏祭(minghulau)、射耳祭(malahtangia)、收穫祭(cinsan)、嬰兒祭(masuhaulus)、進倉祭(andaza)、年終祭(minhamisan),依循著小米的生長周期,呈現布農族的神話禁忌、生態知識與價值觀。展場動線也巧妙設計呼應循環成圓的時間觀,帶領觀眾沿著布農族的步伐,走完整年的祭儀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