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館所最新活動

忠泰美術館:〈後肉身/你/賽博格〉專題講座

《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系列活動—〈後肉身/你/賽博格〉專題講座 當代社會下人們對於身體意識的解放,更在現代外科醫學快速發展以及植入物革命的影響下,徹底改變生命的長度與面貌。科學家預測未來的醫療將朝向終極的電子賽博格身體發展,這個預測無異於昭告了在未來每一個人都不再僅是血肉之軀,毋寧更像是伴隨科技演化的新物種。…

台灣客家文化館:禾(voˇ)埕(tangˇ)論壇

十一月禾(voˇ)埕(tangˇ)論壇 展給您聽 主題:談日治隘勇線與原住民族—以「淺山樟力—臺三線上原客焗腦展」為例 昔日臺三線西北部的淺山地帶是擁有豐富樟樹資源的地區。這些資源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吸引了國際列強、政府、地方資本家和漢人移民進行山地開墾,使得當時的臺灣成為全球最大的樟腦生產地。 隨著19世紀樟腦產業的蓬勃發展,牽動著多元族群在淺山地帶交會與競合。因此,本展覽將以中北部地區的樟腦產業作為起點,探討世界經貿和族群間焗腦的互動關係。…

臺灣客家文化館:知己知彼—客家典藏管理工作坊

本工作坊以博物館典藏文物管理實務-「數位化作業」、「權利盤點」、「材質及狀況判別」三個主題為主,由各館舍或業界進行相關主題分享,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鈞理知識產權事務所、開物國科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玧修企業有限公司等從業人員,誠摯歡迎與會交流。 全程參與者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 _ 時間: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09:40-15:00…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21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疫發入魂

自2020年COVID-19疫情首次爆發以來,我們見證了社會、經濟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然而,儘管這段時間充滿挑戰,我們也看到了人類的韌性和團結力。由國科會連續補助第21屆的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於112年10月22日上午10時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劉士任研究員,主講「疫發入魂」,一同解析後疫情時代。…

立夫中醫藥博物館:紙有中藥,殘渣密碼—中藥製紙特展

臺灣中藥製造業每年生產的植物性殘渣廢棄物總量約為1,500公噸,此植物性中藥渣係經過煎煮、濃縮之藥材殘渣,多屬於植物之根、莖、葉等易腐敗物質且富含纖維素。最平常的處理方式就是把中藥渣變成發酵堆肥或栽培介質的材料。除此之外,中藥渣就沒有其他可再利用的方式嗎? 造紙的原理是纖維的重組技術,而纖維則取自於天然的植物,再經過各種加工程序而製成紙張。中藥材大部分都是來自植物,一定有適合的纖維可以用來取代原生紙漿。因此有了中藥渣造紙的永續發展構想。…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3國際咖啡杯大賽徵件簡章】

壹、競賽宗旨: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以下稱本館)為鼓勵陶瓷藝術創作,並兼具生活實用價值與造形美學之器皿創作,達到陶藝生活化之目的,特辦理「2023國際咖啡杯大賽」。 貳、徵件規範: 一、參賽作品應以陶瓷為主要媒材,並佔整體構成之60%以上。 二、參賽作品之坯體與釉藥應燒製完成,不接受未燒成之作品報名參賽。 三、一組作品件數應在4件以內,每人/單位至多投1組件。 四、須為2021年(含)以後創作,且為未曾獲得國內外任何公私競賽入選及得獎之原創作品。 參、參賽資格:…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慢點」 — 2023 寶藏巖慢生活節

寶藏巖,位居臺北城南,曾是居民自立營造的聚落,隨著社會更迭已不再興建新屋,卻仍保存著它獨特的生活溫度。230巷弄裡的柑仔店、菜園與屋舍,還有各個古怪的角落藏著的在地創作者品牌,都持續地回應到過去建造、種植與工藝職人的精神,並在這塊土地上與當代藝術相互碰撞和交流激盪。…

十三行博物館:南島之音—古代南島樂器特展

南島之音 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必需,洗滌人心,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重要節慶無不以音樂慶之。樂器譜出的美麗樂章,不只代表族群的語言,也傳達人群對天、地、人的概念。本特展展出南島語族的傳統樂器,介紹南島的音樂文化。 〔氣的流動〕…

北投文物館:「以愛之名—傳統與當代藝術中的情感交會」特展

台北市近郊的古蹟博物館北投文物館,近期推出「以愛之名—傳統與當代藝術中的情感交會」特展。此為這座102年歷史珍貴木造日式古蹟博物館首次展出前衛的當代藝術作品。館方同時策畫了名為「纏綿」的展中展,展出數十幅中國明、清至民初令人羞赧,但具高度藝術性的春宮圖。在這次展覽中觀眾可以觀賞到同為「愛」的主題下,東方與西方、古早與當代的差異,體驗其中的情感交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