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館所最新活動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政策.管理.新創》期刊徵稿:即日起-2025/2/1特刊【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及多重悖論】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主編之《文化:政策.管理.新創》期刊徵求特刊【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及多重悖論】相關主題稿件至2025年2月1日止,詳參特刊稿約。本刊常態性稿件全年徵稿中,歡迎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研究生踴躍投稿。 特刊徵稿及全年常態性徵稿相關資訊詳見《文化:政策.管理.新創》期刊網站:https://tacps.tw/cpme-zh/。 本刊全年常態性徵稿及雙向匿名審查制度,隨到隨審,歡迎各界來稿。 本刊採全文無償開放取用(Open…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24/08/13-2025/03/16 【我走.我尋:當代原住民族移動記事特展】

臺史博與位於臺南、高雄及屏東的臺灣南部原住民文物館群合力完成的「共作展」。展覽核心呈現原住民族人「移動的歷史經驗」,由各館策展人攜部落族人的口述故事及文物,從不同視角及向度,共織出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展覽觀點,並尋求當代多元族群的對話與傾聽、探索與共鳴。 展覽時間:2024年08月13日-2025年03月16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 開幕典禮:2024年08月22日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示教育大樓1樓圓形劇場…

高雄市立美術館:2024/9/27-9/28【近未來:美術館實踐再進化-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

從1994年開館至今,高美館已經創建30年。從2022年的博物館定義來看,當今的博物館應「在社區參與下提供教育、享受、反思及知識共享的多元體驗」。30歲的高美館亦因社會環境的變化產生新的使命,不只與時俱進,更期望能立基於當下,迎向迎面而來的諸多可能性,追求再演化。本次論壇將回應高美館30周年的提問,以「近未來‧Next 30」為題,邀請國內外講者從藝術與科技、跨世代對話二大方面分享專業實踐案例、彼此對話,提出關於未來美術館的眾多想像與實踐可能。 議題概念說明…

嘉義市立美術館:2024/05/29-09/29【天天上演】

「天天上演」展始於一個簡單的問題,在視覺藝術的脈絡下,我們該怎麼去理解現下的現場藝術或表演?或是如操演性或現場性等因應著越趨開放與跨域的各式邊界,供深度討論需求所衍生的各種抽象化形容詞?我們該以一種藝術創作的媒材去理解,抑或是一種作品的類型?還是我們該以什麼「不是」現場/表演來思考?回顧歷史,藝術史學者蘿絲李.戈柏(RoseLee…

嘉義市立美術館:2024/07/02-09/29【拂過栖息的陽光的風─蒲添生《運動系列》展】

四季的光原本想找個地方棲息,《運動系列》卻好動地舞動起身體,挑起了風的流動。捲起了時間的微塵,慌張不知所措地隨著陽光飄動。時而身體化為天秤,屏息的掂著動與靜,遲來的羽毛隨意地緩緩坐落,傾斜的雕塑起身而舞,陽光只好起身攜著微塵流動在時間裡,尋找著另一個栖息之所。 蒲添生認為:「人類的軀體,是大自然的縮影,在人體中可以找大自然的每個部分」。他終生投注於人體雕塑創作,是以現代主義寫實雕塑聞名的藝術大師。1988年他於電視轉播上,在羅馬尼亞選手「體操精靈」西莉瓦絲(Daniela…

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2024/7/11-2025/11/11【茶與王特展】

茶,從最初的湯藥茗粥,發展成日常飲品,乃至成為精神文明的象徵,從百姓到天子,無不為其著迷。早於西周時期,巴蜀之地的茶便被選為進獻周武王的貢品;而後在西漢景帝陽陵墓中,亦發現有做為陪葬品的茶葉。 茶風鼎盛的唐代,初步確立了貢茶與茶稅制度,並設立專製皇家用茶的貢茶院。有「茶學皇帝」美譽的宋徽宗趙佶愛茶成癡,親著《大觀茶論》,更自創「七湯點茶法」,上行下效影響之下,引領宋代茶文化走向高度精緻的風貌。…

朱銘美術館:2024/08/09-09/01【2024北海夜金閃閃-北海潮與火】

​北海潮與火前傳|同根生 在2024年,我們將如北海岸的潮水一般,與民眾一同展開尋根之旅回到一切的源頭,以「同根生」為展覽核心概念,透過綜觀視角重新詮釋孕育自然生態、藝術人文與產業的北海岸,開啟「北海潮與火」的前傳篇章。 開幕式將在8月9日晚間登場 今年以雙主場形式 在中角灣國際衝浪基地 X 中山溫泉公園 雙雙登場 除了有戶外大型裝置藝術品 還有各式各樣的精彩體驗活動 展覽日期:2024/8/9(五) - 9/1(日) 夜間點燈時間:17:00 - 21:00…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4/08/02 -08/11【瓜地馬拉暨在臺拉美藝術人特展-我們第二個家】

主辦單位瓜地馬拉駐臺大使館表示,此次總策展人亞歷山德拉·桑切斯·麥美金(Alejandra Sanchez Mack)選出了超過15位來自拉丁美洲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都稱臺灣為他們的「第二個家」。展覽包括在臺灣學習藝術的拉丁美洲藝術學生以及在此地進行創作的專業藝術家,其中有兩位是從瓜地馬拉來臺的知名藝術家:María Inés Lacayo 和 Guillermo Cantón,他們透過作品生動地描繪了瓜地馬拉和臺灣人民之間的團結精神。 María Inés…

2024/8/30【分眾的技術 :第4屆「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教育推廣案例發表會」】

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為了吸引更多觀眾,逐漸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展覽和導覽內容,各文化場館也在不斷優化服務,思考族群核心差異下的多元需求,並運用分眾技術,實踐文化平權的意志。 第4屆「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教育推廣案例發表會:分眾的技術」,將邀請各館所帶來豐富多元的案例,分享如何通過分眾技術,設計出符合各類觀眾需求的內容:包涵兒童、高齡者、智青、視障者、教師等群體,提供更細緻化的觀眾體驗,開展出多樣化且包容的博物館進程 時間:113年8月30日星期五上午10:30 (…

臺大博物館群:2024/8/26-8/27【友善平權「視障觀眾服務」工作坊】開放報名

《文化基本法》中宣示到「人民享有文化之權利」,也就是任何人皆應能夠自在參觀博物館。其中視障者有不同程度視覺障礙,而視覺又佔據我們人類八成的對外接收訊息與感知能力。 因此博物館要如何讓視障者能夠於參觀博物館過程中理解並提供適合的服務, 這是博物館從業人員所需要學習與理解的內容。 今年度臺大博物館群於文化部支持下,舉辦友善平權「視障觀眾服務」工作坊,邀請有興趣的博物館從業人員共同參與。 活動時間:2024年8月26日(一)10至17時、8月27日(二)10至17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