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最新消息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5/04/03-06/08【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隆重推出藝術大師系列特展,以「大家的歷史,歷史的大家」為核心主題,探索藝術與歷史的交會點。「大家」不僅象徵眾人共同的歷史記憶,更指向在藝術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家」。透過其經典作品,觀眾將深入理解他們的創作理念、時代背景及歷史定位,進而思考藝術如何形塑我們對歷史的認識。…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5/4/3-4/6【科工館x壽山動物園 「樂高雄」2025高雄兒童節 好好樂一波!】
2025年春假連續假期接近了,兒童節也即將到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參與高雄市政府4月3日至4月6日「樂高雄」系列活動,並與壽山動物園合作跨館闖關任務,結合限量磁吸文創小物蒐集、樂高的巨型小樂、動物明星現身、科學教育及親子互動,打造最有趣、最具教育意義的兒童節盛會!4月4日兒童節當天,12歲以下兒童可免費入館,讓親子共度歡樂假期,一起發掘學習的無限可能。 去年春假「Day…
創價美術館:2025/3/29-5/25【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與四大展區簡介 文/李欽賢 浮世繪,以多色套印技法,營造如同精美錦緞般視覺效果, 又稱為「錦繪」, 是興盛於日本江戶中後期(18世紀)的民眾版畫。浮世繪的表現跳脫教化與忠孝節義的框架,甚至有煽情的感官題材,十足反映江戶的市民生活;特別的是,它對巴黎印象派產生深遠影響。本展精選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的美人畫、演員畫、武士畫與風景畫等經典作品,呈現江戶到近代浮世繪的延續、發展與變遷。 一、 浮世繪之花─美人畫、役者繪、武者繪…
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祭食 x 季時—海端鄉布農族文化產業展】
本展介紹布農族整年的歲時祭儀—開墾祭(masiduhlas)、播種祭(mapudahu)、除疏祭(minghulau)、射耳祭(malahtangia)、收穫祭(cinsan)、嬰兒祭(masuhaulus)、進倉祭(andaza)、年終祭(minhamisan),依循著小米的生長周期,呈現布農族的神話禁忌、生態知識與價值觀。展場動線也巧妙設計呼應循環成圓的時間觀,帶領觀眾沿著布農族的步伐,走完整年的祭儀旅程。…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5/4/3-2025/5/4【聽見光的聲音—臺灣陶藝新銳獎宋立個展】
光無聲,卻能點亮時間的塵埃;聲音無形,卻能喚起深藏的記憶。 在「聽見光的聲音」展覽中,作者嘗試用陶瓷與浮雕創造一個對話的空間,讓時間、情感與歷史交錯,在靜默中聆聽光的低語,在幽暗裏尋覓溫暖的回響。 展覽作品圍繞記憶、庇護、逃離與對話展開,從復古物件到鯨魚,從消逝的生命到藝術史的再現,藉由這些作品,引導觀者思考在光影交錯之間,我們如何聽見時間的聲音?又如何在不安中找到歸屬? …
博物館簡訊第111期:友善平權
《博物館簡訊》第111期要目|友善平權 客座主編序 發展多元友善平權,營造親民博物館 莊佩樺 專論 文化無界,愛心無限:史前館推動身心障礙者文化近用的實踐 劉少君 讓人有感的文化平權服務—宜蘭文化平權大步走 游貞華 人生百百款一臺史博創齡共創實踐經驗分享 林潔琪 從「心」出發:臺史博圓夢計畫與兒童一起學習及成長 林佳逸 博物館的數位近用:從資料賦能管理到共融性實踐 黃凱祥 博物館面面觀 「面對變遷:Yes, We…
【博物之島新訊】 傾聽時間與自然的無垠樂章: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坂本龍一:觀音・聽時」特展
坂本龍一、岩井俊雄《Music Plays Images X Images Play Music》(1996–1997/2024 ),由岩井俊雄將兩人近30年前的合作檔案調出、重置而成,在展覽最後供觀眾懷想坂本龍一之風采。(©2024 KAB Inc.丸尾隆一攝影/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提供) 作者:王欣翮(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2023年初,坂本龍一逝世,留下:「藝術千秋,人生朝露」(Ars longa,…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2025/3/28【2025跨縣市地方文化館論壇】
地方型博物館或文化館在全台有400多所,已是驚人的數量,但究竟地方型或小型的博物館未來可以怎樣發展?在地方振興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機制需要怎麼調整?3/28下午在雲科大,藉由世界咖啡的形式,有一小群人會做討論。也歡迎關心地文館的朋友前來參加。 活動時間:114年3月28日 中午12:50 活動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研大樓AI702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123號) 本活動無需報名,逕至前往會場參加即可。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2025/4/26【「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展」桐花季語活動】
「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展」呈現臺灣客家和各族群之間的互動,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不斷調適與改變。本展覽匯聚了重要的國立博物館、地方館所與民間典藏文物,從歷史、生活、信仰、守護、創新、藝術等六個角度,分別以客語命名為「徙saiˋ、靚jiangˊ、敬gin、拚biang、變bien、尋qimˇ」,共筆勾勒出臺灣客家的多重面貌。…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25/3/11-2025/11/9【數位時光:臺灣飲食記憶特展】
記憶如何捕捉?如何承載?哪些記憶得以被保存與傳遞?自2021年起,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接手營運「國家文化記憶庫」這個由全民共筆的資料庫,累積了眾人的記憶與故事,透過民眾的自我書寫、記錄和上傳,建構出豐富多元的臺灣文化地景。我們相信每個人所見的世界皆值得被分享,這些記憶片段成為我們共同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