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再」定義中:來聽聽贊成和反對的聲音

第25屆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在日本京都舉行 作者∕攝影:林玟伶(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第25屆國際博物館協會京都大會,最受矚目的議程即是修正博物館定義,雖然最後投票決定(396票贊成延後決議,157票反對延後,共有70.41%投票者支持延後決議。)需要對博物館定義有更加充分討論,延至明年巴黎常會再繼續研議。這個與現有博物館定義截然不同的新版本,凸顯了當代博物館與社會的關係需要更加接近,主張博物館對其社會責任與角色採取更明確的政治立場。…

【博物之島新訊】ICOM博物館新定義最新進展!預計2021年6月再次投票

文字編譯:柯秀雯 編按:根據ICOM於2019年12月公布的博物館新定義最新期程公告,ICOM將從2020年1月底至2022年8月,執行博物館定義的新階段任務。然而,新冠肺炎重創歐洲,編輯室為確保資訊正確,特向ICOM確認目前進度與期程是否更動。ICOM表示,目前尚無任何決議影響原先期程,現階段正在徵求國家委員會與國際委員會對新定義的建議,更多詳細訊息將於近日的執行理事會議後傳達,最新資訊會同步更新於ICOM博物館新定義網站。 背景與主旨…

【博物之島新訊】我們珍視的是技術還是精神?陳傳興攝影展「借光」啟發的攝影本質評論

作者∕攝影:張吏爵(藝術工作者) 百年來攝影術經歷快速的變遷,從長時間成像的暗房沖洗演進到立可拍的數位相機、手機。在攝影普及化的當代,對於傳統攝影術即將消逝的焦慮也於焉產生,並在攝影創作者間引發長期論戰。以銀鹽攝影為例,我們對它的珍視是在於工藝技術?有什麼是數位攝影無法取代的?有什麼是傳統攝影獨存的價值?…

【博物之島新訊】美術館文化平權的下一步:身心障礙公民代表會議

新北市立美術館建築示意圖(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作者:陳又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為了落實美術館文化平權,2019年新北市文化局第二屆文化論壇「美術館文化平權的下一步」,邀請各身心障礙別的公民代表參加會議,讓他們針對興建中的新北市立美術館的軟硬體設備提出需求與建議,作為規劃設計參考。首先,在蘆洲、三重、板橋、三峽舉辦各一日的分區會議,廣納參與的身心障礙者之建議,並於2019年10月26日與27日,舉行公民代表會議。 …

【博物之島專文】轉型正義是一場馬拉松—從德國經驗看人權教育的實務挑戰

柏林猶太人紀念碑。兩個足球場大的區域豎立著綿延不絕的石碑,石碑設計為可平視的高度,時刻提醒遊客屠殺造成的巨大傷害(來源:Photo by Jennifer Stahn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 2.0) 作者: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2018年國家人權博物館及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2019年9月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RHM…

【博物之島新訊】每一步都是正確方向嗎?第六屆新加坡雙年展評論

作者∕攝影:陳沛妤(自由作者) 受新加坡國家藝術委員會委任,由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主辦,第六屆新加坡雙年展自2019年11月22日至2020年3月22日在市內11處地點舉行,邀請來自36國的77位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以「正確方向的每一步」(Every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為題,邀請公眾透過藝術探討「做出選擇的重要性」及「如何反思現有的環境」,進一步思考人類追求變革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