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打開藏寶黑箱—迎向新時代的「透明」博物館

透明博物館秉持「開放」的核心理念,打造民眾能參與的公共場域,追求內部運作機制的公開透明,以及承認歷史錯誤的脆弱性。圖為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的公共大廳。(田偲妤 攝影) 作者:詹憶琳(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研究生) 所謂「透明度」(transparency)以經濟活動來說,是指揭露的資訊越多越好,通常指的是政府、銀行與其他企業能夠針對自身的財務狀況,為大眾提供更多、更好、更詳細的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在時間裡徜徉—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特展《写真の時間》

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入口廊道展示三幅作品,圖中為Robert Doisneau《市政廳前的吻》(戴秉儒 攝影) 作者:戴秉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2019年9月,筆者有幸從京都輾轉來到東京,一窺只存於書上的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抵達美術館入口處廊道,映入眼簾的是外牆上的三幅巨型作品:Robert Doisneau〈市政廳前的吻〉、Robert…

【博物之島新訊】浪漫化的大館—香港警政建築活化與歷史展示的真實性

作者∕攝影: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大館,原名為中區警署建築群,位處香港島中區的核心地段,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組成,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2008年香港政府與賽馬會合作推行活化計畫,歷經10年維修及建造工程後,於2018年5月開放參觀。除了修復原有建築物,還加建了「賽馬會立方」與「賽馬會藝方」作為藝術展演之用,由瑞士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博物之島新訊】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人權館多媒體特展拉近觀眾與兒權距離

白色恐怖下的兒童政治犯。以文物展示及模擬監獄,讓觀眾身歷其境。 作者∕攝影: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1990年,聯合國制定了《兒童權利公約》,協定兒童有權在和平、尊嚴、寬容、自由、平等與團結之精神下成長,公約頒布30週年之際,「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首次將兒童權利的概念在國家人權博物館展出。…

【博物之島新訊】來博物館療癒BAR!博物館加入社會心理健康體系的潛力

「參觀博物館」在英國、加拿大等地區被列入心理醫師的處方箋 作者∕攝影:謝文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現代社會快速變遷,人們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等成了大家越來越熟悉的名詞,而關於其成因及治療方式的討論,從個人的生理、心理逐漸擴及到社會層面。在英國,社會處方箋政策正積極推動,不少博物館投入資源關注心理健康議題,透過藝術治療和休閒治療等,幫助精神障礙者減緩症狀、重建社會連結。 布里斯托博物館群(Brist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