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接地氣的博物館!印尼「WAKARE MUSEUM」訴說土地的故事
WAKARE MUSEUM落成(來源:Jatiwangi art Factory) 作者:張筱翎(竹圍工作室社群與公關經理) 「WAKARE MUSEUM」是由印尼藝術團隊Jatiwangi art Factory(以下簡稱JaF)規劃,與當地Wates社區居民、佩利塔哈拉潘大學(Pelita Harapan…
【博物之島新訊】史前人類怎麼生活?南科考古館展演舊石器文化
雨宮國廣老師示範史前人類如何用石器刨削樹皮 作者∕攝影:田偲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
【博物之島專文】什麼是現地保存?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家族微型博物館」實驗
全昌堂齒科舊址保有原房屋格局,現地展出診療椅、診療儀器、證照、匾額與老照片等物件。(吳淳畇 攝影) 作者:吳淳畇(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108年度現地保存推廣工作執行案協同主持人) …
【博物之島新訊】從博物館出走吧!來趟雪梨岩石區徒步之旅
作者∕攝影:劉宣欣(澳洲西雪梨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生) 澳洲的歷史可說是從雪梨開展,市區博物館林立,舉凡各領域的收藏應有盡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從蘇珊那房舍博物館(Susannah Place Museum)展開的岩石區(The Rocks)徒步之旅。 出發!從博物館延伸的徒步之旅…
【博物之島新訊】打開藏寶黑箱—迎向新時代的「透明」博物館
透明博物館秉持「開放」的核心理念,打造民眾能參與的公共場域,追求內部運作機制的公開透明,以及承認歷史錯誤的脆弱性。圖為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的公共大廳。(田偲妤 攝影) 作者:詹憶琳(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研究生) 所謂「透明度」(transparency)以經濟活動來說,是指揭露的資訊越多越好,通常指的是政府、銀行與其他企業能夠針對自身的財務狀況,為大眾提供更多、更好、更詳細的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進擊中的私人美術館?從上海西岸談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趨勢
在西岸的開發建設中,「西岸文化走廊」涵蓋西岸藝術中心、西岸文化藝術示範區、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美術館大道等諸多項目。(藍敏菁 攝影) 作者:李亦晟(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國際長) …
【博物之島專文】在時間裡徜徉—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特展《写真の時間》
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入口廊道展示三幅作品,圖中為Robert Doisneau《市政廳前的吻》(戴秉儒 攝影) 作者:戴秉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2019年9月,筆者有幸從京都輾轉來到東京,一窺只存於書上的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抵達美術館入口處廊道,映入眼簾的是外牆上的三幅巨型作品:Robert Doisneau〈市政廳前的吻〉、Robert…
【博物之島新訊】浪漫化的大館—香港警政建築活化與歷史展示的真實性
作者∕攝影: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大館,原名為中區警署建築群,位處香港島中區的核心地段,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組成,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2008年香港政府與賽馬會合作推行活化計畫,歷經10年維修及建造工程後,於2018年5月開放參觀。除了修復原有建築物,還加建了「賽馬會立方」與「賽馬會藝方」作為藝術展演之用,由瑞士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博物之島新訊】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人權館多媒體特展拉近觀眾與兒權距離
白色恐怖下的兒童政治犯。以文物展示及模擬監獄,讓觀眾身歷其境。 作者∕攝影: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1990年,聯合國制定了《兒童權利公約》,協定兒童有權在和平、尊嚴、寬容、自由、平等與團結之精神下成長,公約頒布30週年之際,「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首次將兒童權利的概念在國家人權博物館展出。…
【博物之島新訊】來博物館療癒BAR!博物館加入社會心理健康體系的潛力
「參觀博物館」在英國、加拿大等地區被列入心理醫師的處方箋 作者∕攝影:謝文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現代社會快速變遷,人們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等成了大家越來越熟悉的名詞,而關於其成因及治療方式的討論,從個人的生理、心理逐漸擴及到社會層面。在英國,社會處方箋政策正積極推動,不少博物館投入資源關注心理健康議題,透過藝術治療和休閒治療等,幫助精神障礙者減緩症狀、重建社會連結。 布里斯托博物館群(Brist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