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311復興的原動力—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展現支持復興的地方文化

特展第一章「支持復興:地方文化的可能性」,介紹串連人與人互動關係的藝能活動。(呂怡屏 攝影) 作者:呂怡屏(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外來研究員)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災區重建和文化活動中經常聽到關鍵詞「人與人的連結」。歷經十年歲月,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簡稱民博)以地方文化復振為切入點,帶領觀眾理解災後復興過程中人與人的連結。 …

【博物之島新訊】你快樂嗎?博物館邀你以行動創造快樂

Image by Gino Crescoli from Pixabay 作者:王惇蕙 2012年起,聯合國每年公布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依據慷慨程度、社會保障與支持、自由選擇、腐敗遏制、GDP等因素,衡量各國國民的快樂程度。2018年起,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勞麗桑托斯(Laurie Santos)開設「心理學與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展示製作的新觀點 ─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二)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常設展。(岳宸萱 攝影) 作者: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嚴格來說,臺史博2021開幕的新版本常設展,因為預算與時程等因素限制,只是局部更新,但還是盤點了開館十年以來各界的意見,參酌臺灣史研究進程,以及臺史博在專業工作領域中,積累而出的心得,最終,提出一套新的歷史展示方法與論述。…

【博物之島專文】泛起歷史與美學的漣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正式揭幕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鄰近臺北車站。(戴秉儒 攝影) 作者/攝影:戴秉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座落於熙來攘往的臺北車站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位處車站前的精華地帶,緊鄰國立臺灣博物館(下簡稱臺博館)首都核心區博物館群,成為古蹟修復再利用為博物館的重要標竿之一。…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下最暖心的數位創作!英國黑斯廷斯博物館的數位拼布被計畫

英國黑斯廷斯博物館與美術館推出的「數位拼布被計畫」,成品收藏於「Art UK」網站,可隨時點閱欣賞。(Photo credit: Hastings Museum & Art Gallery, Carissa Tanton, Kate Hulme) 作者:林富萍(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許多公共場合被迫關閉,閉館下的博物館如何提供資源與服務給觀眾?此時,數位科技顯得格外重要,讓觀眾無須到館也可獲得知識與參觀體驗,館方也可與觀眾保持互動。…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蒐藏熱延燒全球!紐約COVID-19當代蒐藏行動之挑戰

紐約歷史協會「徵尋希望—隔離下的紐約市」戶外展覽(Photo credit: Phillip Van Nostrand) 作者:謝孟容(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COVID-19全球風暴已蔓延一年多,博物館除了面臨閉館危機和轉型,紐約市的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也開始呼籲各單位保存疫情相關紀錄。事實上,這類回應社會事件的當代蒐藏行動,美國各大博物館已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但不同於過往,疫情產生的紀錄是全球性大範圍、多數發生在網路上,且長時間產生的巨量資料。…

【博物之島專文】延續文化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北海道愛努文化博物館與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的啟示

多變的卑南大溪河道,流傳著引水英雄都古比斯的傳說,反映部落祖先的環境觀。(張至善 攝影) 作者/攝影:張至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感謝日本吉原秀喜先生提供詳細的資料與書信討論,吳立涵協助翻譯;博物館同仁林佳靜提供的資料與經驗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