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新定義最新進度!ICOM提新修訂程序,整合全球新定義提案
博物館新定義最新進度!ICOM提新修訂程序,整合全球新定義提案(Photo by Millie Greaves on Unsplash) 作者:柯秀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博物之島專文】喚醒沉睡千年的先人—南科考古館「我們活過」特展讓人骨訴說史前故事
南科考古館推出《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面對特殊的人骨議題,策展團隊該如何處理?(田偲妤 攝影) 作者/攝影:田偲妤 陽光照耀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廣闊的土地上,不遠的高架橋,時速逼近300公里的高鐵馳騁而過,展現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蓬勃實力!除了地上豐碩的科技成果,這片土地下更埋藏著跨越5000年的人類史前文化,如滿天星斗般令人讚嘆!…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步上復甦之路了嗎?ICOM最新疫情影響報告上線
博物館步上復甦之路了嗎?ICOM最新疫情影響報告上線(Photo by Nick Pryde on Unsplash) 作者:藍敏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Delta變異株的高傳染力防不勝防〔註1〕。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也在今年5月發佈三級警戒〔註2〕,全球疫情起起伏伏,博物館的開/閉館採滾動式調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近期應用新技術調查並呈現疫情對博物館的影響性,例如ICOM…
【博物之島新訊】邂逅香港動植物公園—結合自然、歷史與藝術的生態博物館
香港動植物公園「邂逅!市中森」活動,邀請17組藝術家團隊帶領民眾回顧園區豐富的歷史記憶和自然生態。圖為蘇秀儀〈心森相印〉系列攝影,捕捉遊人在園中活動的怪趣畫面。(陳瑋彤 攝影) 作者/攝影: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博物之島新訊】能看也能聞!首創氣味體驗盒,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帶你重回17世紀
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為線上展覽開發氣味體驗盒(郭怡汝 拍攝) 作者:郭怡汝(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文化推廣組) 芬芳的鮮花、惡臭的運河、刺鼻的漂白場⋯⋯400年前的荷蘭是什麼味道?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首次以「氣味」為主題,推出特展《嗅聞藝術:稍縱即逝—色彩中的氣味》(Smell the Art: Fleeting–Scents in…
【博物之島專文】如何跨時空傳承文化?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的藏品管理方法
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設有臺灣原住民展區。日方研究人員曾於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博屋瑪小學舉辦工作坊,記錄物件相關知識。(呂怡屏 攝影) 作者/攝影:呂怡屏(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外來研究員) 進入21世紀將近二十年,博物館研究的國際期刊再次提起博物館的社會角色、文化遺產(cultural property)的蒐藏展示等相關討論。例如2019年Museum…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如何面對殖民歷史?牛津大學皮特・里弗斯博物館的傳統與課題
牛津大學皮特・里弗斯(Pitt Rivers)人類學博物館(何慕凡 攝影) 作者:何慕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博物之島專文】奇幻生物無所不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推出「神奇怪獸:大自然的奇觀」特展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推出「神奇怪獸:大自然的奇觀」特展,從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出發,探索傳說與真實世界的奇幻生物!(CREDIT: Trustees of the NHM)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圖像由倫敦自然史博物館(Trustees of the NHM)授權使用 史無前例地,「巫師」與「麻瓜」的世界首次結合!倫敦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與華納兄弟電影公司(Warner…
【博物之島新訊】充滿情感的博物館—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榮獲歐洲博物館年度大獎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一樓有小型演講廳舉辦互動性高的講座和工作坊,二樓包含閱覽室和恐龍實驗室。(王幸慈 攝影) 作者/攝影:王幸慈(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自2020至2021年,對歐洲各地的博物館而言,都是嚴峻的一年,連帶許多論壇與獎項皆隨之取消或順延,一年一度舉辦歐洲博物館年度獎項(European Museum Year Award;簡稱EMYA)的歐洲博物館論壇(European Museum…
【博物之島專文】與孩子攜手以「藝術」共創「未來」:藝創未來-2021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國際論壇
藝創未來-2021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國際論壇,由桃園市立美術館主辦,期望國內外博物館夥伴能繼續與孩童攜手,以藝術共創未來。(桃園市立美術館 提供) 作者:王譯慧(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周育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