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新訊

【博物之島新訊】在綠意中訴說城市傷痕:探索波蘭「華沙起義」戶外展示的治癒之旅

波蘭華沙起義紀念園區戶外展區,以花園溫柔地承接傷痛,情緒在這裡平息。(林蔓娟攝影) 作者:林蔓娟(阿姆斯特丹市政廳地景建築師) 位於華沙市中心的波蘭華沙起義紀念園區,為紀念1944年波蘭地下軍與挺身而出的華沙市民,對納粹發動的華沙起義(Warsaw Uprising)【註釋1】而建立,包含紀念館與戶外紀念空間。自2004年創館以來,該館藉多元的策展方式,使華沙起義的意義深植市民心中。 適逢華沙起義80週年,該館以特展形式呈現80件個人物品(Tangible 80…

【博物之島新訊】「今天、一年、一生」—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常設展間的沉浸敘事

「韓國人的一年」展廳中可見各個韓屋房間中投影著主人的生活痕跡,彷彿記憶重播。觀眾可搭配互動式展版,瞭解其中正進行的活動。(李文媛 攝影) 作者:林軒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 助理研究員)、高郁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 專案助理)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的生活都是如此度過的,未來也會如此。——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

【博物之島新訊】與高齡藝術家同行,香港「學藝再玩」計畫體驗日常創作的多元可能

風琴式摺頁展示參與長者的個人故事及其作品。(陳瑋彤 攝影) 作者: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高齡者前半生貢獻社會,退休後除了醫療支援,其社交及情緒需求亦不容忽視。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區服務部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贊助下,完成了為期三年的「學藝再玩」藝術計畫,邀請13 組本地藝術家進駐 14 個高齡服務單位,以長期駐點形式帶領社區長者進行五感創作體驗。…

【博物之島新訊】品味百年香氣的發展印記: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啡常好日子!」特展

展覽以1930年代的報刊插畫,呈現摩登男女在咖啡館享用冰咖啡的情景。(李文媛 攝影) 作者:李文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研究助理) 「上班,必須先喝咖啡。吃完午飯,一定要喝咖啡。與人見面時也會一起喝咖啡。我經常喝咖啡。」──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啡常好日子!」特展 位於首爾、與景福宮相連的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National Folk Museum of Korea)於2024年推出「啡常好日子!」特展(WHAT A Brew-TiFUL…

【博物之島新訊】「聲」歷其境的展覽樂章,韓國Audeum音響博物館的聽覺之旅

博物館大廳四周選用柔軟織物作為吸音材料,精心設計理想的聲音傳播空間。大廳中央矗立著來自比利時的Mortier風琴,兩側配置西部電器的超大型「Mirrophonic M1」揚聲器,不定期舉辦現場演奏活動。(李寶蘭 攝影) 作者:李寶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藝文工作者)…

【博物之島新訊】如果我們在夢境間邂逅彼此——2024 貧窮人的台北《 白日夢遊》

夢想城鄉《夢河 Time Flows》,設置創作體驗與閱讀休息區,木盒裡的紙片為貧窮經驗學員們的話語,邀請觀眾藉由創作與他們互動。(曾美端 攝影) 作者:曾美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向貧窮者學習聯盟【註釋1】歷經兩年規劃,2024年第七屆貧窮人的台北《白日夢遊》(展期至2024年11月14日),多達19個NGO組織參展。展覽區域包含主展區「剝皮寮歷史街區」、衛星展區「小紅厝月經博物館」、萬華南機場二期整宅「一碼村」,選址與城市發展歷史緊密關聯。…

【博物之島新訊】揭開白宮歷史的多元面貌,華盛頓人民之家博物館的互動體驗

入口展區極具特色的等比例白宮南立面模型,結合音效、燈光和影片,講述白宮自1790年以來的建築故事。(何慕凡 攝影) 作者:何慕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今天是美國大選日!究竟誰將入主白宮呢?在選舉結果揭曉後,有間博物館會隨之更新展示內容。歡迎大家來到位於華盛頓特區、離白宮僅一街之隔的「人民之家」博物館(The People’s House),一窺白宮的神秘面貌。…

【博物之島新訊】懸崖上的自然教室,碎頭野牛跳崖遺址解說中心傳遞黑腳族的故事

碎頭野牛跳崖解說中心入口處。碎頭野牛跳崖於1968年被指定為加拿大國家級歷史遺址,1981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後,政府耗資1000萬加元興建解說中心。(黃憶欣 攝影) 作者:黃憶欣(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管理碩士、加拿大資深媒體工作者) 加拿大亞伯達省的夏天總是異常熱鬧。不僅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趁著夏日風光明媚,還是跨省自駕遊的加拿大人,大家把目標瞄準了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的「碎頭野牛跳崖」(Head-Smashed-In Buff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