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新訊
【博物之島新訊】走進圓點女王的創意世界,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特展
特展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重製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觀眾遊走在氣球之間,彷彿與圓點一同消融,沉浸在圓點女王所打造的繽紛世界裡。(北師美術館 提供/朱駿騰 攝影) 作者:許芮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2022年秋季,有著「圓點女王」之稱的草間彌生在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的個展「從W Collection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草間彌生の キセキ –Wコレクションによる)結束。2024年底,「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博物之島新訊】穿越虛擬與現實的夢境邊界,泰特現代美術館「電子之夢」特展
卡洛斯·克魯茲-達茲(Carlos Cruz-Diez)的參與式裝置作品《色素干擾環境》(Environnement Chromointerférent)是此展最大亮點之一。(© Carlos Cruz-Diez / Bridgeman Images, Paris 2024. Photo © Tate / Lucy Green) 作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博物之島新訊】海風吹,吹什麼?澎博館吹出島嶼生活的兒童展示
兒童探索區整體以圓形結構設計,解決地方館空間有限的棘手問題,呈現更具開放性的視覺效果,並鼓勵觀眾透過「互動」認識地方知識。(莊凱証 攝影) 作者:莊凱証(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專業約用人員) 位於澎湖縣馬公市的澎湖生活博物館於2010年成立,不僅是休閒觀光的新地標,亦是深入了解澎湖生活風貌與傳統習俗的文化窗口。常設展以在地文化為核心,營造濃厚的「澎湖味」。然而,澎博館也面臨許多地方博物館的共同挑戰: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拓展展覽主題深度,進一步深化與觀眾的連結?…
【博物之島新訊】穿越記憶的街景,「城中轉身術」以藝術重塑地方記憶
光桌上擺著「找回過去:卡牌遊戲工作坊」向參與民眾收集而來的老照片和典藏品幻燈片。(謝佳穎 攝影) 作者:謝佳穎(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生) 當藝術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在美術館,而是走向街道,走進地方,它便開始與生活發生對話。 臺北市立美術館「街事美術館」是從2019年開始舉辦的長期社會參與計畫,每年選定一個臺北市行政區域,並與當地的文化場所協同策劃。 展出作品包含與該地相關的典藏複製品,以及藝術家與民眾的共同創作的成果。…
【博物之島新訊】島嶼博物館,香港「西貢海藝術節」與居民一同訴說地方故事
觀眾需搭乘小型渡輪探索分別錯落於不同的島嶼上的作品,「街渡」也成為連結藝術節與島嶼的重要橋樑。(西貢海藝術節策展團隊 提供) 作者: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博物之島新訊】思考歷史的N種方法:史博館「想想歷史公共藝術計畫」特展
展覽藉由平板的互動提問,邀請觀眾分享自身對歷史的看法,並從投影螢幕中的文字雲看到不同觀點。(王郁鈞 攝影) 作者:王郁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歷史」存在於哪裡?是歷史課本、歷史老師、歷史學家或歷史博物館所言才是「歷史」嗎?如果讓你書寫「歷史」,你會以什麼方式記錄呢? 國立歷史博物館「(你+歷史)x 藝術 = ____? 『想想歷史』公共藝術計畫」特展(展期至2025年1月12日)也許能幫助你找到切入這些問題的方向。…
【博物之島新訊】寄居商場的英國移民博物館新特展「我們的故事」映照百年移動印記
英國移民博物館推出「我們的故事」特展,入口處以留言牆形式設計,邀請三代移民書寫並分享個人故事。(© Migration Museum) 作者:應元宜(藝文工作者、倫敦聖馬丁學院敘事環境碩士生) 在全球化的世代,英國如今有16%的人口出生於海外,倫敦更有40%以上的居民是移民。「移民」已然成為當代最迫切的議題之一,不僅是近幾年英國政黨辯論的核心議題,更影響了國家認同──誰是「英國人」?誰有資格被視為國民? 英國移民博物館(Museum of…
【博物之島新訊】挖掘被遺忘的名字:南科考古館「走向西拉雅族的原住民考古」特展
展覽呈現西拉雅族青年參與考古行動的過程及心得。(張籃尹 攝影) 作者:張籃尹(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碩士)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大員(臺南安平)登陸臺灣並建造熱蘭遮城,開啟在地原住民族與不同族群的相遇契機。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造就今日臺灣多元文化並蓄的生活輪廓。…
【博物之島新訊】探秘越南峴港占婆雕刻博物館的古文明遺珍與數位發展
峴港占婆雕刻博物館「遺產寶盒」遊戲,帶領學生探索占婆文化。(越南峴港占婆雕刻博物館 提供) 作者:賴芷儀(國立故宮博物院 助理研究員) 越南峴港有美麗的沙灘、歷史古蹟以及自然景觀,榮獲《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人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被喻為「東方夏威夷」。其中,位於瀚江(Hàn River)畔的占婆雕刻博物館(Da Nang Museum of Cham Sculpture),是世界上最大的占婆藝術收藏地。 …
【博物之島新訊】創造偶的多重想像:台北偶戲館「20+現在進行未來」特展
特展開幕記者會當天邀請狂夢藝術進行馬戲表演。(林家芸 攝影) 作者:林家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許芮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台北偶戲館長期致力於各類型的偶戲展示與教育推廣;除了展覽空間,還設有製偶教室、黑箱劇場等,帶領觀眾親身體驗製偶與偶戲展演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