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新訊】巴西國家博物館火災借鏡 ICOM呼籲各國重視博物館之永續經營
巴西國家博物館2018年9月2日火災現場,前景雕像所塑為兼具古物收藏家與埃及學家身份的皇帝佩德羅二世 (Pedro II, 1825-91),是該館館藏重要貢獻者 (攝影/ Felipe Milanez, CC BY-SA 4.0) 撰文: 殷采衣…
【專文】由博物館帶動的可持續未來
位於倫敦的設計博物館2010年舉辦「可持續的未來」(Sustainable Futures)特展,展示設計在城市、能源、經濟、物質、食物等方面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攝影/ Luke Hayes) 撰文: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
【新訊】東南亞織品藝術盛宴 博物館作為文化展示場域
撰文∕攝影:田偲妤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博物館的展示功能,除了關注典藏的呈現與敘事規劃,不同文化脈絡下形成的人事物,同樣也藉由展示來達到文化交流、情感聯繫與商業合作等目的,讓當代博物館的展示樣貌更加多元。2018年10月6日至7日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辦之「蠟染之美—東南亞織品藝術盛宴」,即是博物館作為公共開放空間,藉由織品技藝,展現印尼及菲律賓文化之典範。 …
【新訊】科技X博物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3D夏夜派對
藝術家Peggy Weil的重新創作3D Wallpaper (1976/ 2018),利用數位技術輸出,使圖形增為四色,創造視覺立體感。 撰文:劉宣欣 位於美國洛杉磯威爾希爾大道的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LACMA) 於2018年8月25日週六的晚上舉行3D夏夜派對活動。活動從晚上8點進行到午夜,以電子音樂結合獨特視覺技術,使3D效果體現於展覽之外,觸及大眾生活圈。 派對的舉辦靈感源自美術館當期展覽 3D Double…
【新訊】博物館經濟學:永續發展與創新經濟模式
撰文:黃湜雯、陳淑菁(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2018博物館經濟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10月4至5日於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會議以博物館面臨的經濟議題為主軸,邀請到國內外多位學者專家進行研究分享與討論。內容爬梳博物館的經濟脈絡,談文化與文化機構價值的評估、以互動重新包裝科學體驗創造收入、科學館品牌價值的體現與科普產業化的創新思維等。 會議邀請到卡達奧林匹克與運動博物館的展示主任 Yousef Khacho…
【新訊】關於美術館實踐公平性、多元性、包容性的策略建議
撰文:王惇蕙 (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2018年9月,Ithaka S+R 和 The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發表一份關於美術館公平性 (Equity) 、多元性 (Diversity) 、包容性 (Inclusion) 的報告。研究對象為八個美國的美術館,以美術館公平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現況和策略為基礎,加上縝密的現地觀察與訪查,爬梳三大主題,提出十四項建議,提供美術館和文化機構的決策者參考。 …
【專文】與人民共構的博物館地方學
「扛茨走溪流」活動召喚人心與歷史意識 撰文:陳怡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助理研究員) 文化政策下的地方學 …
【新訊】紐西蘭毛利人的來臺「尋根」新聞迴響
毛利青少年熱烈的討論祖先可能來自臺灣。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文化部。 撰文:黃郁倫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遺址發展組) 『認同南島一家親的紐西蘭毛利族青少年,今天抵達臺灣進行文化尋根之旅活動⋯⋯希望可以透過這次訪問找到自己的根,看看台灣原民歷史是否影響毛利族人的文化... 這是一項尋根溯源計畫,背後更大的用意是要讓毛利小孩尋根並強化自己的原民意識。』(自由時報 2018/08/22)若Google搜尋「毛利、尋根」,針對2018年8月底紐西蘭Ngāti…
【新訊】挑戰中世紀刻板印象:加拿大國家歷史博物館展示策略
皇家權力展區以環形劇場聲光變化,讓觀眾沉浸在中世紀不同年代與場景氛圍中。(攝影者/陳佳利) 撰文:陳佳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2018年,加拿大國家歷史博物館 (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 推出〈中世紀歐洲–權力與光輝〉展 (Medieval Europe – Power and…
【新訊】從數位掃描和IP回望博物館文物的當代蛻變
以故宮收藏為起點之「國寶星遊記」述說主角「魁星」尋回夥伴「鰲魚」的故事(圖片提供:光點吉樹公司) 撰文:黃紫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文化科技發展聯盟成立宗旨為推動文化科技、促進產業間交流,設立有文化資產、影視音以及時尚跨域等三組。透過定期講座,培育文化科技人才,也藉此媒合人才,令產業間對話、互為瞭解。2018年9月27日的「文化科技講堂」邀請到固態記憶及光點吉樹公司,介紹3D圖像建模技術與文化內容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