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綻放死生交融的絢麗花朵—劉生容紀念館的四位一體美學

劉生容紀念館演奏會(三船文彰 提供) 作者:陳佳汝(前破周報記者) 一棟清水混泥土的潔淨建築,如同一顆明珠般安靜佇立在日本岡山縣,這棟私人美術館由劉生容長子—三船文彰先生於1999年建立完成,以傳承父親生前喜愛音樂、繪畫,交友廣闊的特質,所設立以各方藝術力量相互撞擊、淬煉的實驗場域。在這裡,藝術是促使人與人之間更多對話可能性的一種媒介,加之音樂、建築、美術的多元並呈,交流的語彙因而變得非常豐富精采。 東方畫壇鬼才—劉生容…

【博物之島新訊】一起創造屬於我們的文化遺產,荷蘭Imagine IC翻轉貧民窟刻板印象

作者:Danielle Kuijten(國際博物館典藏委員會ICOM-COMCOL主席) 譯者:沈婕縈 *本文整理自Danielle Kuijten主席的演講稿 Imagine IC是一個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東南區的地方創生組織,60年代都市的擴張迫使農民移入此區,許多新移民也陸續聚居於此,80、90年代的東南區一度被視為貧民窟,現在則是族群多元、次文化活躍的新潮區域。Imagine…

【博物之島新訊】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ICOM FIHRM 2020年會徵稿

文字編譯:謝宇婷 年會期間:2020年10月14日至10月16日 徵稿截止日:2020年3月31日止 地點:英國利物浦國際奴役博物館 徵稿主題簡介「權力與聲音:帝國的回音」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簡稱FIHRM)為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的附屬組織,2010年在英國國立利物浦博物館群(Museum of Liverpool, Liverpool…

【博物之島專文】社區營造到生態博物館:大溪「識寶」、「惜寶」、「展寶」號召的地方文史總動員

大溪和平路老街,保留許多日治大正8年(1919年)修築完成的街屋牌樓立面。(吳淳畇 攝影) 作者:吳淳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1970年代,興起於法國的生態博物館觀念,成為當前參與式文化資產管理的先驅。博物館研究學者Darko Babić認為在打造生態博物館的過程中,參與者應該理解「文化資產作為一種知識」,其知識亦是由當代社會政治所構成。多元的參與者若能具備「文資識能」(heritage…

【博物之島新訊】大英博物館介入當代戰爭議題,特洛伊特展讓軍人、難民、女性發聲

作者∕攝影:路耘(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執行秘書) 大英博物館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推出「特洛伊:神話與真實」(Troy: myth and reality)特展,集結橫越3千年歷史的兩百多件藏品與創作,討論特洛伊城存在的考古證據、眾神的恩怨情仇、戰爭英雄與人性脆弱,並且勇敢碰觸當代關於武裝衝突、難民議題、女性處境、創傷症候群等時代反思,對過往論述較為保守的大英博物館來說實屬突破。 再現特洛伊神話—考古、藝術與影像打造視覺經驗 展覽的起點是雕塑家Anth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