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大費周章的浪漫:國立歷史博物館「紋樣授權計畫」的跨域創新實踐

「史博浪漫大飯店:紋樣授權體驗計畫」使用多元史博紋樣創造獨特視覺風格。(王雅璇 攝影) 作者:王雅璇(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行銷組) 博物館典藏並展示人類的智慧與文化面貌,作為第一線與大眾接觸的文化機構,在不同時代以不同姿態成為人們的靈感泉源。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稱史博館)自2019年起推動「紋樣授權計畫」,此計畫在依循博物館的專業原則中仍力求突破框架,成為臺灣博物館授權領域的創新策略,本文將介紹此計畫的緣起、內容創造、館外推廣等不同階段。 …

【博物之島新訊】美國館藏出售限制放寬再掀爭議,聽聽多位重量級館長的利弊分析

因應疫情衝擊,大都會博物館將以出售藏品所得支付員工薪資(朱安如 攝影) 作者:朱安如(紐約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UNY藝術市場研究碩士、藝文工作者) 約莫一年前的此時,美國疫情迅速升溫,多數公共場所關閉,股市在八個交易日內四次熔斷。面對不甚樂觀的前景,美術館館長協會(Association of Art Museum Directors,…

【博物之島新訊】親子探索博物館的另類選擇!英國V&A博物館「學習背包」設計指南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探索背包提供數位互動內容,讓觀眾在平板上描繪觀察到的植物。(照片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作者:謝文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學習背包在歐美各大博物館相當普遍,主要提供親子觀眾借用,透過背包中的教材引導觀眾探索博物館。由於沒有時間及地點限制,觀眾可依照興趣和步調自由參觀,也能在過程中一起觀察、討論,豐富親子共學體驗。…

【博物之島新訊】新常態下的檳城州立美術館,抗疫之餘不忘傳遞藝術的美好

馬來西亞檳城博物館,2017年開始整修,期許為來訪觀眾提供更寬敞的美術館空間。(來源:Clithering, wikimedia) 作者:林易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1965年開幕的檳城州立美術館(Penang State Art Gallery)原本與檳城博物館(Penang State Museum)座落在同一棟歷史建築—華蓋街檳城大英義學(Penang Free…

【博物之島新訊】雲端上看展—倫敦V&A博物館「探索拉斐爾圖稿」線上展

V&A博物館與事實基金會合作,以高解析度拍攝七幅藏於館內的「拉斐爾圖稿」,以作研究、維護和線上展覽使用。(來源:© Gabriel Scarpa for Factum Foundation)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圖片由V&A博物館授權媒體使用 為了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簡稱V&A博物館)在2019年啟動「拉斐爾計畫」(Raphael…

【博物之島專文】自由小姐的故事—從藝術檔案揭開越南船民的香港羈留記憶

《越南的苦工》是Nguyen Quang Phuc於1990年創作的寫實水彩畫,描繪越南人民辛勤勞動的景象。(陳瑋彤 攝影) 作者/攝影: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間,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大)在本部圖書館舉行「Nàng Tự Do—園泉越營藝穗檔案及越南船民在香港的痕跡 」展覽,策展人梁皓然以越南文「自由小姐」(Nàng Tự…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如何說一個好故事?掌握6個關鍵就對了!

說故事,是博物館以文本詮釋日常,帶領觀眾了解自身文化的方式。圖為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南門市場走讀活動。(王惇蕙 提供) 作者: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說故事,是分享真實經驗最平易近人的方法。每個人在故事裡,多少能找到熟悉的自己,以此建立情感連結、感受不同視角,潛移默化地改變想法、促成行動。 說故事,是博物館引導社會改變的手段。聖克魯茲藝術與歷史博物館(Santa Cruz Museum of Art &…

【博物之島專文】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迎接十週年—線上年會回顧行動博物館發展

議題「博物館代表性與人權」中,臺灣代表國立臺灣博物館袁緒文研究助理,發表「臺灣多元族群的發聲與社會融入: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說明臺博館與移民社群合作創造文化平權的環境。(袁緒文 授權) 作者: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現在,博物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主動的角色和責任。從Black 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