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新訊

【博物之島新訊】在平行宇宙中沉思:「德國歷史的轉折點 1989–1848」特展

展覽中討論原子彈投放的裝置藝術作品,帶領觀眾思考:若二戰時德國戰事延宕未止,或許盟軍會將這個毀滅性武器投放於德國,而非日本。(© David von Becker, 德國歷史博物館) 作者: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 近年來,「平行宇宙」的概念在電影和小說中廣為使用,這個理論假設,在多個獨立且並行的宇宙中,可能會發生不同的事件與結果。位於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德文Deutsches Historisches…

【博物之島新訊】英國約維克維京中心穿越考古遺址的多元體驗

維克維京中心展區內設有錢幣小攤,觀眾若花2英鎊購買錢幣,就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現場演示和講解製作方法,並把錢幣作為紀念品帶回家。(應元宜 攝影) 作者:應元宜(藝文工作者、倫敦聖馬丁學院敘事環境碩士生) 今日提到「沉浸式」展覽體驗,聯想到的多半是新媒體藝術,以視覺動態搭配音效,在展間或封閉式劇場內呈現的展示型態。英國約克的約維克維京中心(Jorvik Viking Centre, JVC)選擇將沉浸體驗與文物展間分開,以類主題樂園的手法,將觀眾拉進考古世界中。 …

【博物之島新訊】臺文館「群星閃耀」特展以互動體驗穿越現代主義文學世界

現代主義年表清晰地標示出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跟世界的文學脈動,可透過觸碰投映出文學意象。(國立臺灣文學博物館、Play Design Lab 玩味創研 提供) 作者:陳威儒(文字工作者、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學士)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合辦,於2023年12月推出「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展覽匯聚來自美國和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並以導覽APP、影音及多媒體互動裝置等方式,帶領觀眾探索這個引人入勝的文學世界。…

【博物之島新訊】大火後的重建之路:巴西國家博物館獲大量化石捐贈

2018年9月2日的夜間大火,重創具有200年歷史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燒毀近九成的典藏品,顯示博物館防災系統的重要性。(來源:Felipe Milanez, CC BY-SA 4.0) 編譯報導:郭冠廷(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巴西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Brazil)2018年因一場電氣大火,摧毀了大部分的建築與高達近九成的典藏品。近期,館方收到1,100多件包含動植物化石的大量捐贈,部分為稀有恐龍化石,令人振奮不已。…

【博物之島新訊】走進行為藝術之母的創作視界,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回顧大展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個展於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展期至7月14日),展覽重演其作品《Luminosity》,表演者需長時間坐在高掛於牆上的自行車座墊上保持平衡,極度考驗表演者耐力。(© Fabian Landewee,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提供) 作者:王幸慈(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2024年初,素有「行為藝術之母」之稱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博物之島新訊】急徵行動派的你!臺北文學季「編輯招募中」特展

「編輯招募中」特展2024年5月4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開展,邀請觀眾步入其中探索雜誌的觀點、技術與想像。(臺北文學季 提供) 作者:林琮穎(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 謬思設計師) 雜誌,作為一種定期發行的出版物,即使面臨資訊科技與閱聽習慣的巨變,仍致力成為社會發聲的載體、議題喧譁的論壇、甚至是時代鐫刻的印記,而在其身後,處處可見編輯者的意識與思維。…

【博物之島新訊】最不耀眼的吉光片羽,最真摯的生命碎語——「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特展

展區「另一座島」,展出大幅創作,為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與學員所創作《身體的度假小島》;牆面則為《一起走的修復之路》系列作品。(翁仲彣 攝影) 作者:翁仲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蔡武勳(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特展2024年4月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展期至6月16日),為「貧窮人的台北行動計畫」自2017年發起至今,首次走進美術館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