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新訊
【新訊】國際大學博物館與典藏專業委員會ICOM-UMAC
ICOM-UMAC 2018年12月的焦點大學博物館/典藏 (Collection of the Month) 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魏斯曼美術館 (圖片來源),創立於1934,現址為建築師Frank Gehry 1993年之作品-建成時間更早於知名世界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2019年美國的大學博物館聯盟AAMG年會將於此舉行。UMAC是 ICOM相當活躍的委員會,除了每月焦點、定期出版等,2019年更計畫推出方便旅行者在手機上使用的全世界大學博物館資料庫- UMAC app.…
【新訊】整個德國都是包浩斯博物館
撰文: 陳沛欣 (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敘事空間碩士/中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2019年,為包浩斯創立100週年,威瑪、德紹與柏林三地包浩斯博物館,組成「包浩斯聯盟」 (Bauhaus Association),將總部設在包浩斯發源地威瑪,聯手全國各地十幾個城市的包浩斯相關機構社群,舉辦為期一年的百年包浩斯馬拉松慶祝活動。…
【新訊】在博物館遇見碧昂絲與德羅克拉瓦- 羅浮宮2018年訪客數創下新高
根據最新出爐的統計顯示,2018年羅浮宮的訪客數創下新高紀錄,超越了2012年的九百多萬,來到一千多萬,比起2017年的八百多萬有百分之廿五的增幅。在全世界博物館訪客數的排行榜上,羅浮宮長據龍頭。雖然2015年11月巴黎恐攻重挫當地觀光,令2016年訪客數銳減,卻仍難以被其它館所超越。根據2018年的報導與最近的統計數字,羅浮宮仍是當今最熱門的博物館。…
【新訊】英國與臺灣年輕人參訪文化資產的現況
大英博物館女王大廳Queen Elixabeth II Great Court, 攝影/ Hernán Piñera, via Wikimedia, CC BY-SA 2.0 撰文: 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 配合2018文化資產日(Heritage Day 2018),獨立研究機構OnePoll受Ecclesiastical…
【新訊】博物館Airbnb體驗
William Hanlon, via Flickr, CC BY-NC-ND 2.0 撰文: 謝文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 還記得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轟動一時的「入住梵谷的房間」活動嗎?當時芝加哥藝術學院與Airbnb合作,仿製梵谷名畫《在亞爾的臥室》場景,打造了一個供民眾租用的房間,話題性十足,也啟發了博物館界與Airbnb合作的契機。 …
【新訊】反省與再生:面對水俣病的博物館實踐
面對工業汙染造成的水俣病事件,平井京之介教授分享當地如何透過博物館實踐,記取歷史教訓,持續翻轉市民污名,同時找尋人與環境和諧相處之道。
【新訊】許觀眾一個活靈活現的體驗 – 科技工具與劇場技術之博物館應用
撰文/攝影: 陳沛欣 (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敘事空間碩士/中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現今為了豐富展覽內容,許多博物館與展陳空間無不推陳出新,AR(擴增實境)與VR(虛擬實境)的科技也已大量運用在各式展陳空間與博物館中。如位在西班牙巴賽隆納由Gaudi Antonio建築師所設計的的巴特羅公寓(Casa…
【新訊】美國博物館聯盟《趨勢觀察 2018:情景版》
撰文: 陳瑋彤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美國博物館聯盟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AAM) 轄下的博物館未來中心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Museums),自2012年每年發表《趨勢觀察》 (TrendsWatch),預測影響博物館發展的趨勢,並提供相關案例及建議,幫助博物館因應未來及防患未然,以實現永續經營的目的。 根據《趨勢觀察…
【新訊】2018:博物館的道德挑戰年
比利時皇家中非博物館擁有來自前殖民地剛果的豐富館藏,歷經五年整修,今年重新開放便面臨文物返還的議題 (Viktorhauk@wikimedia, CC BY-SA 3.0) 撰文: 路耘 回顧2018年博物館界發生的重要大事,除了不幸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外,文物返還、#MeToo 運動、資金來源等道德爭議,皆促使各國政府與博物館正視並採取行動。…
【新訊】他鄉和同鄉的交會點 移民導覽與博物館觀眾說故鄉事
人口移動的原因很多,有工作、婚嫁、戰亂等;當人們移居到新地點,總希望能儘快安頓,展開新生。博物館在這股遷徙浪潮中,除了被動地保存異文化,還能主動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