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新訊
【博物之島新訊】進擊中的私人美術館?從上海西岸談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趨勢
在西岸的開發建設中,「西岸文化走廊」涵蓋西岸藝術中心、西岸文化藝術示範區、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美術館大道等諸多項目。(藍敏菁 攝影) 作者:李亦晟(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國際長) …
【博物之島新訊】浪漫化的大館—香港警政建築活化與歷史展示的真實性
作者∕攝影: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大館,原名為中區警署建築群,位處香港島中區的核心地段,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組成,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2008年香港政府與賽馬會合作推行活化計畫,歷經10年維修及建造工程後,於2018年5月開放參觀。除了修復原有建築物,還加建了「賽馬會立方」與「賽馬會藝方」作為藝術展演之用,由瑞士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博物之島新訊】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人權館多媒體特展拉近觀眾與兒權距離
白色恐怖下的兒童政治犯。以文物展示及模擬監獄,讓觀眾身歷其境。 作者∕攝影: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1990年,聯合國制定了《兒童權利公約》,協定兒童有權在和平、尊嚴、寬容、自由、平等與團結之精神下成長,公約頒布30週年之際,「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首次將兒童權利的概念在國家人權博物館展出。…
【博物之島新訊】來博物館療癒BAR!博物館加入社會心理健康體系的潛力
「參觀博物館」在英國、加拿大等地區被列入心理醫師的處方箋 作者∕攝影:謝文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現代社會快速變遷,人們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等成了大家越來越熟悉的名詞,而關於其成因及治療方式的討論,從個人的生理、心理逐漸擴及到社會層面。在英國,社會處方箋政策正積極推動,不少博物館投入資源關注心理健康議題,透過藝術治療和休閒治療等,幫助精神障礙者減緩症狀、重建社會連結。 布里斯托博物館群(Bristol…
【博物之島新訊】臺史博推動公眾史學,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受國際關注
「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作者:林佳逸(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感謝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二戰下的臺灣人」特展策展人研究組組長陳怡宏、共同策展人展示組研究助理趙小菁,臺史博「歷史那一天」讀書會成員前副館長謝仕淵、研究組組長陳怡宏與王美雯小姐,以及參與志工群提供本文所需資訊。 2019年ICOM京都大會期間,國際受難者紀念館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morial Museums in Remembrance…
【博物之島新訊】什麼是CRM?一起藉由數位管理讓博物館走向國際
作者:李兆翔(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隨著全球化與資訊社會的與日俱進,文化資產保存的應用與記錄已廣泛且大量地數位化,網路世界好比一座無盡藏的圖書館,為使文化資產領域數位資訊妥善運用與有效傳播,亟需建立一套專屬的數位資料編目系統,判斷各個資料之間的關聯性,讓人得以按圖索驥而不紊亂無章。 為此,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博物之島新訊】讓孩子引爆你的好奇心!雪德水族館「好奇海洋」影片獲AAM大獎
作者: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簡稱AAM)優質學習資源獎項(EdCom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ources),2019年頒發給芝加哥雪德水族館(Shedd Aquarium)。該館於2018年9月起發佈【好奇海洋】(Sea Curious)系列影片,聆聽與接納孩子的建議,以4至10歲的小孩為目標,點燃大家對海洋生態的滿滿好奇!…
【博物之島新訊】這些博物館行銷太ㄎ一ㄤ!看博物館如何施展吸睛大法
作者: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圖:洪達媛提供,秦始皇帝陵博物館兵馬俑一號坑 為了吸引民眾目光,各行各業使出渾身解數,行銷方式五花八門、出其不意。許多博物館為了推廣展覽,用趣味的方式吸引民眾走入博物館。有些產業以創意鼓勵民眾參與,最後還辦了展覽。以下介紹幾個讓人發笑的博物館行銷手法,希望引發大家更多的創意發想。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恐龍要去哪?恐龍們也愛博物館!…
【博物之島新訊】中國絲綢博物館引進首檔國際時尚展覽「迪奥的迪奥Dior by Dior(1947-1957)」
作者∕攝影:張乃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生) 法國時尚品牌Dior的展覽在全球掀起狂潮,近幾年各地都有以Dior為主題的展覽,2019年由英國V&A博物館策畫的Dior特展《Christian Dior:夢之設計師》(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更是一票難求。…
【博物之島新訊】電子紙取代說明牌—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結合科技與公眾參與
作者:城菁汝(國家圖書館編輯) 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Estonian National Museum,下稱ENM)位於愛沙尼亞第二大城也是大學城的塔圖(Tartu),成立於1909年,2016年10月重建開放,2018年獲歐洲年度博物館獎之「肯尼思‧哈得遜獎」(Kenneth Hudson Award)。本文探討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常設展「相遇」(Encounters)展示及公眾參與手法,並介紹該展對數位科技(特別是電子紙)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