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新訊

【博物之島新訊】呱!汪!喵!博物館另類館員超萌來襲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5周年館慶登場的「木博喵」,帶領觀眾用「喵」視角重新認識大溪。(田偲妤 攝影) 作者: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當代博物館以「人」為核心,以連結生活的內容為基礎,透過有趣的展演鼓勵眾人參與。然而,除了人之外,也有一些「另類館員」以博物館為家、在博物館工作,成為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超萌話題! 呱呱!住在大都會屋頂的鴨鴨家族 2020年7月下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IG貼上大腹便便的母鴨照,引發熱議!…

【博物之島新訊】與地球對話—倫敦科學博物館年度計畫關注氣候危機

作為英國博物館界提高氣候意識的領導者,科學博物館持續致力於圍繞氣候變化的公共計劃,同時在展覽研究外積極落實其目標。例如2019年,將在未來十年中,每年在SMG集團莊園內種植至少1000棵本地樹種,並加入已經在國家館藏中心種植的43,000棵樹。© Science Museum Group 作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全文圖片由倫敦科學博物館授權媒體報導使用…

【博物之島新訊】探索礦山藝術季-藝術創作與綠野仙蹤的羈絆

黃仲辰作品〈掀開/背後/金與暗〉(田偲妤 攝影) 作者:許正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策劃之「礦山藝術季」地景藝術展(2020.10.29-11.30),隱身在祈堂老街之中,應用生態博物館的概念,在過去的文化遺址和舊有空間,進行藝術創作與社區設計,重新建立藝術、公共領域及社區參與的關係。…

【博物之島新訊】沉寂歷史的她者之聲:義大利巴洛克女畫家阿爾泰米西婭倫敦首展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全文圖片由倫敦國家美術館授權媒體使用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琳達・諾克林(Linda Nochlin)在1971年提出此試問,進而開啟一系列女性主義和藝術史論述的交鋒。直到今日,女藝術家已成為藝術機構最為聚焦的項目之一。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的女性藝術家作品在2,600餘件館藏中雖只佔了28件,但館方確實致力於此目標,如2019年將英國畫家布里奇特・萊利(Bridget…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虛擬導覽是否符合觀眾的真實需求?

許多地區為控制疫情而封城,人們被迫待在家中,虛擬博物館的需求因而大增。(Image by Engin Akyurt from Pixabay) 作者:謝文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疫情期間,不少博物館紛紛推出線上虛擬導覽,讓觀眾在家也能安全舒適地逛博物館。不過,這些虛擬導覽真的符合觀眾的需求嗎?…

【博物之島新訊】義大利博物館因疫情關閉,國家委員會超暖心打氣

義大利國家委員會在海報上呼籲:「博物館,讓你的聲音被聽到!」「博物館關閉,不是停止!」鼓勵當地博物館主動發聲,雖然必須暫時關閉,但不會停止發展。(Photo credit: ICOM Italia) 作者:葉庭君(義大利 Istituto Marangoni 策展管理碩士生) 2020年10月下旬,義大利面臨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才剛重新開放幾個月的博物館、美術館、劇院、古蹟等文化機構,配合政府頒布的總理令(DPCM),再度關起大門。…

【博物之島新訊】來自多重境域的舞動:當代舞蹈家麥克•克拉克倫敦回顧展

「麥克•克拉克:宇宙舞者」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展覽現場。(© Tim Whitby/Getty Images)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圖片由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媒體部門授權使用 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於2020年10月初推出蘇格蘭舞蹈家麥克•克拉克(Michael Clark)的大型回顧展「麥克•克拉克:宇宙舞者」(Michael Clark: Cosmic…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對全球博物館產生哪些衝擊?ICOM 調查報告揭露危機與轉機

疫情導致博物館閉館潮蔓延全球,圖為瑞士國家博物館的閉館公告。(Photo by Patrick Robert Doyle on Unsplash) 作者:藍敏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2020年,新冠肺炎影響全球文化機構,嚴重威脅博物館財務、館員與約聘僱的生計,即使博物館陸續重新開放,依舊存在許多限制,博物館正面臨大規模傳染病所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