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新訊

【博物之島新訊】不願被遺忘的故事!異域故事館常設展為孤軍發聲

不願被遺忘的故事!異域故事館常設展為孤軍歷史發聲。(陳怡均 攝影) 作者:陳怡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異域故事館」位在桃園龍岡地區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內,於2022年3月正式開館,由桃園市財團法人金三角文化基金會成立。故事館以「異域孤軍」為主題,共分5大常設展區,藉由場景塑造及文物展示,帶領觀眾走入泰緬孤軍奮鬥史,並從民間社群的發聲行動中,帶出戰爭反思與和平的祈願。 …

【博物之島新訊】「讓古蹟重回我們的生活」屏東菸葉廠現地常設展再現工業遺產

屏東菸葉廠的山形牆,是甚為壯觀的產業建築原樣保存展示。(屏菸1936文化基地 授權) 作者:林宜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 屏東菸葉廠於2022年起以「屏菸1936文化基地」(以下簡稱屏菸)開放參觀,是近年少見、由政府主導修復再利用的大型工業遺產,常設展「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作為本土第一個具規模的文資「現地展」,透過現地保存工業遺產,讓秋菸的金黃記憶再次具體。 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博物之島新訊】一探俄羅斯蒐藏家寶藏畫作! 冬宮「現代藝術的誕生:謝爾蓋.舒金的選擇」特展

「現代藝術的誕生:謝爾蓋.舒金的選擇」展覽俯瞰圖。(胡悅理 攝影) 作者:胡悅理(國立聖彼得堡大學藝術史博士生) 「收藏不僅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我的國家和人民。無論在我們的土地上發生什麼事,我的收藏品都必須保留在那裡。」——謝爾蓋.舒金 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以下簡稱冬宮),和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The Pushkin State Museum of Fine…

【博物之島新訊】玻璃與秘密紙漿中的科學史:探索劍橋惠普爾博物館科學教具

惠普爾博物館典藏的玻璃天體地球儀,1925年製作,標榜適用在學校和自主學習,有助於理解天體運行。(Credit: Whipple Museum) 作者:劉筱蕾(史密森學會自然史博物館人類學部門博士後研究員) 惠普爾博物館(Whipple Museum)成立於1944年,隸屬於劍橋大學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博物之島新訊】揭露毛小孩的奇幻世界!倫敦霍尼曼博物館年度特展「貓和狗」

倫敦霍尼曼博物館於今年初推出展覽「貓和狗」,探索貓和狗在人類世界中所扮演的科學、社會與文化角色。(Credit: Horniman Museum and Gardens)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本文圖像由英國倫敦霍尼曼博物館(Horniman Museum and Gardens)授權使用 你是否曾想像毛小孩到底在想什麼?身為家中一員,我們真的瞭解牠們的一切嗎?為了揭開寵物的神秘世界觀,倫敦霍尼曼博物館(Horniman…

【博物之島新訊】全球疫情Outbreak?!史密森自然史博物館流行病特展

美國華盛頓特區史密森自然史博物館(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策劃「全球大爆發:連結世界的疫病(Outbreak: Epidemics in a Connected World)」特展,探討疾病如何影響人類的歷史發展。(Credit: Jeremy Snyder, Smithsonian.) 作者:何慕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博物之島新訊】追求平等,不遺餘力!芬蘭設計博物館特展「為每個人設計」

芬蘭設計博物館近期特展「為每個人設計」,呼應了芬蘭對平等的追求,該展爬梳芬蘭從20世紀初至今不同種類的設計產品。(攝影:Paavo Lehtonen)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世界上性別最平等的國家在哪裡?答案無疑是北歐五國。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博物之島新訊】破冰的歸途:格陵蘭島的實驗性視覺返還計畫

東格陵蘭島的小鎮Tasillaq,。Roots2Share計畫中進行視覺返還的藏品絕大多數都是在本地的因紐特人。(Photo by Barni1 on pixabay) 作者:林亭吟(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研究生) 當代西方博物館走向文化平權、去殖民與博物館行動主義等趨勢,正視海外殖民主義侵略過往的歷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其中,牽涉族群情感、文物保護,並具高度政治敏感性的「文物返還」成為新的挑戰。…

【博物之島新訊】全球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創意激盪!2022年ICOM-CECA「最佳實踐獎」案例與反思

後疫情時代,博物館教育活動有什麼轉變?2022年CECA「最佳實踐獎」提供案例與反思。(Photo by Monika Kozub on Unsplash) 記者:葉家妤、郭冠廷(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編輯室) 疫情之後,你對博物館教育活動有什麼想像?國際博物館協會教育與文化活動委員會(ICOM Committee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al Action,以下簡稱ICOM-CECA)2022年度「最佳實踐獎」(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