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新訊

【博物之島新訊】透過實境解謎遊戲,搶救被消失的文學碎片: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展場入口處以翻倒的書房與紛飛的書籍,細看一旁的展牆上,更隱藏著一個黑影,藉此呈現臺灣文學遭受監控的意象。(林琮穎 攝影) 作者:林琮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專任助理) 「許多文學作品將面臨被消失的威脅!請你穿越時空扮演時代下的角色,蒐集文學碎片,來搶救這些重要的文學吧!」這是一封來自文學一時空的求救信。…

【博物之島新訊】拉近我們與書的距離,荷蘭圖書之家博物館手抄和活版印刷體驗活動

圖書之家博物館的手抄工作坊位於博物館的閣樓,由館員演示手抄本常用之字型。(海牙圖書之家博物館提供 Huis van het boek/House of the book, The Hague) 作者:王幸慈(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部份圖像由圖書之家博物館(House of the Book, The Hague)授權提供…

【博物之島新訊】揭開誰眼中的大清末世?倫敦大英博物館「晚清百態」特展中的弔詭

倫敦大英博物館特展「晚清百態」聚焦在嘉慶皇帝登基後到溥儀退任的清朝末年,揭開展覽序幕的是〈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展示了大清帝國的曾經的日升,帶出接下來的日落。(©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本文圖像由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授權使用 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於今年五月推出特展「晚清百態」(China's Hidden…

【博物之島新訊】不只聽音樂!透過展覽探索音樂的不同形狀:加拿大「國家音樂中心」的跨領域、跨文化展示

展覽中觀眾與樂器的互動(陳佳利 攝影)。 蔡振家(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陳佳利(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音樂博物館作為承載集體記憶與認同,連結流行文化與科學,已越來越受到重視。2016年開幕的加拿大國家音樂中心(Studio…

【博物之島新訊】浮華與腐敗的一線之隔:Cecily Brown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個展「死亡與少女」

「死亡與少女(Death and the Maid)」展場實景。(攝影:謝宇婷) 作者:謝宇婷(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斑斕的色彩、流淌的筆觸,藝術史上反覆探究的古典命題融合後疫情時代生活,英國藝術家Cecily Brown的繪畫讓觀者在作品前流連忘返。今年四月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開幕的展覽「死亡與少女(Death and the Maid)」(2023.4.4-12.3),展出著名英國女性藝術家Cecily…

【博物之島新訊】為國家故事的話語權而戰!烏克蘭戰爭藝術特展

烏克蘭藝術家Maryna Solomennykova 作品Madonna of Kyiv,其靈感來自於一張社交媒體瘋傳的照片。2022年2月25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二天,匈牙利記者András Földes在基輔地鐵站內拍攝到一位正在哺乳的年輕母親,當時地鐵站已成為城市居民的避難所。Maryna Solomennykova認為,這名帶著孩子的婦女,象徵著所有躲避俄羅斯襲擊的烏克蘭母親。(© Bode Museum- Timeless Contemporary…

【博物之島新訊】人類終將離開地球?日耳曼國家博物館「移民歷史與未來」特展

日耳曼國家博物館(das 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視野:移民歷史與未來(Horizons. Histories And Futures of Migration)」特展探討移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圖為Per-Anders Pettersson的攝影作品「帶著驢子的兒童難民(Child Refugee with Donkey),2007。 作者:楊蕬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圖像設計及文字工作者)…

【博物之島新訊】探索鏡頭內外的奧妙:V&A博物館攝影中心擴大開幕!

V&A攝影中心(Photography Centre)於2023年5月正式開放新增的四個空間,現共有七間攝影展廳。圖中「攝影現在式(Photography Now)」為V&A攝影中心展出新近館藏的展廳。(Credit: V&A Museum, © Thomas Adank)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