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專文

【博物之島專文】記憶與行動之間:人權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陳佳利攝) 作者:林琮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本文根據Jennifer Carter教授演講整理撰寫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邀請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博物館學程主任Jennifer Carter教授,於2019年10月22日至國家人權博物館,以美洲人權博物館為案例,分享人權與博物館交會的實踐發展可能性。 人權概念的移轉與人權博物館的詮釋策略…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人必知的文資管理知識(II)生態博物館是一種動態的文資管理模式

法國的「人類與工業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態博物館。建於18世紀的古堡是博物館的中心,為學習與探索整個地區文資的起點。(Darko Babić提供) 作者:Darko Babić(ICOM ICTOP人才培訓委員會主席) 編譯:田偲妤、呂繼先 本系列專文「博物館人必知的文資管理知識」,編譯自Darko Babić(ICOM…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人必知的文資管理知識(I)事實上,沒有所謂文資這樣的東西

我們認知世界和文資時所抱持的歐洲本位與西方態度,讓我們僅將注意力置於物件之上,並將這樣的觀念加諸他人。圖為朝生態博物館管理邁進的斐濟人民。(Darko Babić提供) 作者:Darko Babić(ICOM ICTOP人才培訓委員會主席) 編譯:田偲妤、呂繼先 本系列專文「博物館人必知的文資管理知識」,編譯自Darko Babić(ICOM…

【專文】「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小議

紐約下東城移民公寓博物館 (Fletcher6@wiki, CC BY 3.0) 作者:鄭邦彥(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 今(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簡稱2019 IMD)以「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專文】科技博物館開放式典藏庫為何開放?如何開放?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達爾文中心是丹麥建築師C. F. Møller的代表作 。圖片來源,CC BY 2.0 作者:陳淑菁(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蒐藏研究組助理研究員) 壹、開放式典藏庫定義 廣義而言「讓觀眾看得見的典藏」都叫做「看得見的典藏(Visible Storage)」(葉貴玉,2004),依開放的程度可以區分為展示或網站可達成的「看得見的典藏(Visible Storage)」、讓觀眾看到物件的「開放式典藏庫(Open…

【專文】電影大師在博物館:庫柏力克電影作品展

《亂世兒女》 全片以自然光與燭光拍攝完成,全賴圖中的攝影機。庫柏力克運用高速靜止鏡頭拍攝,這種技術非常稀有,最早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為太空計劃而發明的攝影技術。圖片提供:倫敦設計博物館。 作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自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首展以來,「庫柏力克電影展覽」(Stanley Kubrick: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