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搶救瀕危文化!柬埔寨文化工作者重建傳統表演藝術之路

Save Our Dying Culture! Cambodia Cultural Workers’ Efforts to Restore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搶救瀕危文化!柬埔寨文化工作者重建傳統表演藝術之路

Save Our Dying Culture! Cambodia Cultural Workers’ Efforts to Restore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作者∕攝影:李慧珍(PANDA表演藝術網絡發展協會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透過實地探訪Cambodia Living Arts這個推動柬埔寨傳統表演藝術文化復興與重建近二十年的非營利組織,以及相關的傳統藝師與文化工作者,探看該組織如何搶救瀕臨消滅的傳統表演藝術;那些在紅色高棉中倖存的藝師們,又是如何面對自己幾乎成為僅存的傳統藝術傳承者;文化工作者如何實踐讓柬埔寨找回文化自信與理解傳統文化價值的使命;以文化推動實踐社會關懷的非營利組織,如何在不同時空背景與社會變遷中,透過階段性的任務移轉,繼續守住核心價值,向遠程目標前進。

關鍵字:傳統表演藝術、紅色高棉、無形文化資產、文化重建、永續經營

Through visiting and interviewing Cambodia Living Art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at has been promoting the rejuven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culture in Cambodia for almost two decades, with valuable input from traditional artists and culture workers, the researcher attempts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study in order to trace the organization’s efforts to save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as well how these master artists survived Khmer Rouge carried the mission of making arts that can be inherited. The vision CLA carries is “A better future for Cambodia through arts and culture.” How does it update and change its strategies and plans, so it can preserve its core value and achieve its long-term vision?

Keywords: Cambodia,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Cambodia Living Arts, Khmer Rouge


1975-1979年期間被大屠殺所染紅的那段「紅色高棉」1歷史,是許多柬埔寨人不願提起的夢魘,然而許多文化工作者亟欲以面對那段歷史,積極的去修補與重建幾乎要湮滅的柬埔寨傳統文化,從找回到重現,從傳承到再創,這重建的工作還在繼續發展。「文化的復興與重建」在柬埔寨的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巧合地都是透過傳統表演藝術的重建與展現來進行,包括:19世紀被泰國軟禁的柬埔寨安東國王,認為泰國宮廷舞蹈是15世紀自吳哥王國帶走的文化資產,他向泰王要求帶回一批宮廷舞蹈的舞者,再根據許多浮雕上的仙女形象重建屬於柬埔寨的傳統宮廷舞蹈;這個舞蹈傳統的重建,象徵著吳哥文化的延續,也間接象徵至高無上的國家意義,具有啟發民族文化自覺,以及確立柬埔寨國王政權正統性的意義。2

即使很多歷史與藝術方面的學術研究指出「史料記載不足、舞蹈形象與浮雕有落差」等,認為重建後的傳統更多是「根據想像」,為何柬埔寨人民卻能毫不遲疑的擁抱與認同之?與其說是精準地恢復傳統,不如視為一種當代人民對於過去古老歷史與文化的懷想與詮釋。爾後柬埔寨宮廷舞蹈在19-20世紀期間,數度因為政治意圖而成為象徵和方法,包括後來的莫尼旺國王、西索瓦國王和帕花黛維公主等,面對尋求國際認同、抵禦侵入政權和化解國內政治困境時,都讓傳統宮廷舞蹈協助肩負起抵禦他者、找回自身的社會和諧、民族自信與未來希望的任務。3歷經紅色高棉大屠殺的柬埔寨,傳統藝術與文化再度因為文化傳承者百分之九十未能逃離被屠殺的命運,而面臨滅絕的威脅,尤其是倚靠口傳心授的傳統表演藝術面臨更為嚴峻的處境。4

筆者在一個國際文化組織交流的場合,認識來自柬埔寨的國際非營利組織Living Arts International的幾位顧問與代表,及該組織支持的Cambodia Living Arts(以下簡稱CLA)所推動的柬埔寨傳統表演藝術的復興工作。CLA由來自柬國的音樂家暨人權工作者CHORN-POND Arn(圖1)創辦,Arn幼時因柬共掌權的壓迫與屠殺,被迫輾轉逃離家鄉,於美國接受教育及成長,當他返回家鄉尋找以前的音樂老師和重建家族藝術遺產時,發現傳統表演藝術文化已瀕臨滅絕,在美籍友人的協助與參與下,於1998年創立尋找傳統藝師的計畫(Cambodian Masters Performers Program),這個計畫後來轉型為今日的CLA組織。

圖1 CLA由來自柬國的音樂家暨人權工作者CHORN-POND Arn創辦,圖為2009年Arn與柬埔寨魯特琴(Chapei Dong Veng)課程學員互動的情況。(攝影:Chean Long)

 

這機緣促使筆者對同處亞洲,直到近代國家歷史與命運仍受殖民、殺戮與強權而苦難不斷的柬埔寨產生好奇,這多難的國度如今如何面對黑暗歷史?如何透過傳統文化復興來帶動文化自覺與修復社會?今年夏天透過實習合作計畫前往金邊和暹粒兩座城市,近身觀察與訪談相關的藝師與文化工作者,沿著CLA這個非營利組織近20年推動文化復興的脈絡,來看柬埔寨非物質遺產的保存與發揚工作,由民間組織發起與推動的文化實踐與影響為何,更有甚者,臺灣是否有對照與借鏡的角度。

 

Cambodia Living Arts:搶救柬埔寨的傳統表演藝術遺產

現任CLA暹粒市計畫主持人的SONG Seng5(圖2)於1999年加入尋找傳統藝師計畫,當年剛自大學畢業的Seng想學英文、想使用網路,因而加入志工組織,當時Arn找到一份倖存藝師的清單,請志工們分頭把散落在各省的傳統表演藝術的老藝師找出來。Seng負責尋找的藝師中,有一位名為Lechkham的樂師令他印象深刻,沒有切確的地址,卻能靠著沿途詢問而找到這位已七十高齡的藝師,當時他身體狀況不佳,也很少有機會演出,卻仍保持一種表演者的時尚打扮,後來才知道他在傳統音樂界是個無人不知曉、聽過的音樂就能自學演奏、看過就能自己仿製樂器、厲害程度無人可比擬的天才藝師,他被CLA找到的時候,有些傳統婚禮音樂中會用到的樂器,僅剩下他還會演奏。類似的故事在志工們找到倖存藝師時,一一被描述與聽見,觸動了Seng和許多年輕的志工,屠殺滅絕的不僅是許多無辜的生命,還有柬埔寨的傳統藝術文化,這也是Seng十幾年來一直為CLA及傳統藝術服務的原因。

圖2 SONG Seng:現任CLA暹粒市計畫主持人(圖片提供:SONG Seng)
圖3 2003年SONG Seng(著紅色上衣者)隨Wat Rajabo皮影戲團到鄉間戶外演出。SONG Seng右手邊為VANN Sopheavouth(現任Wat Bo皮影戲團團長,2017年10月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亞太傳統藝術節邀請,率團來臺灣演出及辦理工作坊)。站立者右邊第二位為SAANG Tip,前任Wat Bo皮影戲團的偶戲師,透過CLA的協助完成大學學位,目前擔任CLA傳統藝術推廣顧問,以及非營利組織的英文教師。(圖片提供:SONG Seng)

 

尋找傳統藝師計畫的第一階段是努力找回倖存的老藝師並傳承技藝,第二階段才關注那些尚待重建的藝術類型,據以盡力找回更多倖存藝師,當時也有其他組織在尋找傳統藝師及從事文化重建工作,政府後來也開始努力於此。

透過CLA找到與扶持的藝師有二十位左右、涵蓋了十一種藝術類型。CLA提供藝師教學費用,安排教學空間讓藝師在原居地授課,招募有興趣的人加入學習,提供部分津貼給路程較遠、環境不佳的學生,以非正式教學方式進行,希望透過藝術課程,讓傳統藝術能夠被藝師所在區域內的人們喜好及理解、建立鄰里間更緊密的關係,老藝師也可安居在家鄉。這個不設門檻的藝術課程以傳統方式運作,邀請家長和學生認真投入學習、重視倫理、理解傳統藝術的價值,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向老藝師提出學藝的申請,老藝師亦會感謝父母讓孩子來學習傳統藝術。

 

藝師的傳承與學徒的接續:永續發展的挑戰

CLA推動傳統藝術的工作,目前主要由2013年設立於暹粒的辦公室負責。透過CLA的協助,筆者有機會前往拜訪兩位傳統音樂藝師,一位是傳承傳統婚禮音樂的MAN Men藝師,一位是傳承傳統喪禮音樂(KONTOAMING)的SENG Norn藝師,兩位藝師的上課地點都在距離暹粒市區30分鐘以上車程的鄉下。MAN Men藝師在自家木屋授課,回想紅色高棉前,當地有六個演奏傳統婚禮音樂的樂團,而後他是唯一倖存的,對他來說傳承的責任就在自己肩頭上,他從1979年開始教學,而1998年起在CLA的協助下,得以擴大授課學生的數量。在2014年退休之前,他教授過的五十多位學生中,目前僅有大兒子MAN Pring仍在繼續傳統婚禮音樂的演出,其本身在文化部另有正職工作。婚禮旺季時仍有不少演出邀約,目前教學的工作由大兒子接棒,不收任何學費,只要有人想學就在自家空間繼續授課。

圖4 居中者為傳統婚禮音樂藝師Man Men,最右為其子MAN Pring,其餘為藝師家中兒女,皆有學習傳統婚禮音樂演奏與演唱。
圖5 柬埔寨傳統婚禮音樂的授課地點為藝師家的木造屋

 

SENG Norn藝師傳授的是柬埔寨獨特的傳統喪禮音樂,他本身是位虔誠的修行者,上課地點由他常去參拜的Wat Svay Thom佛寺免費提供,目前授課傳藝由藝師的孫子SENG Bon接手。Bon提到透過CLA的協助,傳承工作發展得比過去好,這些年來藝師總共收過15位學生,包括自己的孫子,目前由SENG Bon承接祖父職志繼續教學工作。傳統喪禮音樂的邀約一年僅有二十場左右,無法以此維生,即使Bon採取免費教學,目前也僅有4位學生每週來學習兩次。76歲的SENG Norn藝師擔憂傳統音樂的失傳,但他能做的僅是將所有的技術和知識傳遞給下一代,並祈望代代相傳。2016年因CLA媒合藝師與其他國際藝術家合作,而有機會讓他帶著孫子前往紐約演出,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驕傲。6

圖7 柬埔寨傳統喪禮音樂傳承的練習地點:Wat Svay Thom佛寺,圖左為現任負責傳承與教學的SENG Bon。

 

尋找藝師及藝術傳授的計畫已推動十多年,範圍觸及很多省份,回顧CLA的組織願景是推廣柬埔寨藝術文化到全國,甚至在國際上也被認知與了解,組織面對老藝師們逐漸凋零,而年輕學生技藝已趨成熟,CLA認為這個計畫的階段性目標已經達成,推動傳統表演藝術的任務需要轉型,以利協助更多的藝術團體能夠永續發展,為此需要打造一個讓藝術文化組織能繼續發展的計畫。7因此,CLA逐步讓各種傳藝課程能獨立運作,組織轉為著力於讓傳統藝術能永續經營發展,例如從教育系統著手來培育更廣大的觀眾,2016年開始與公立學校合作,發展校內的傳統藝術課程,此外,也提供藝術團體與文化機構和「藝術精進、營運發展與行銷策略及文化領袖培育」相關的訓練計畫,更近一步的開始規劃籌備柬埔寨與亞洲區域的文化交流與藝術共創的合作計畫。

2005年首次辦理傳統藝師年度聚會,邀請藝師和助理老師參加,藝師們過去多不相識,這樣的聚會使彼此的連結更加緊密:感受到有其他的傳統藝師也在不同的地方做相同的藝術傳承而獲得鼓舞及共鳴。聚會中分享專業技巧與知識、教學經驗和如何克服種種困難,藝師們除了需要實際財務支持與技術支援,也許更需要交流、連結與友誼。後來CLA另籌辦兩年一次的Cambodia Due Arts Festival,包括:演出、工作坊和示範講座等,讓來自各省的藝師、助理老師、學生都可登上這個藝術節的舞台相聚與交流。

表演藝術的永續經營需要演出機會及吸引觀眾,CLA透過各項培育與陪伴計畫協助藝術團體邁向永續經營,包括:精進與提升演出技巧、培養創造力、學習營運與銷售技巧、開拓網絡連結等。近年與位於金邊的國家博物館合作,CLA社會企業部門辦公室進駐博物館,租用固定空間於晚間推出傳統歌舞演出,提供欣賞演出與搭配演出前用餐的不同方案,8讓培育出來的年輕藝術家有演出的舞台,期望透過不斷的展演來推廣傳統表演藝術。筆者實際觀賞演出,現場觀眾席大約有200個座位,當晚上座率約達六成,國際觀光客比例明顯偏高,演出前台設有與傳統藝術相關的紀念品販售,演出結束後工作人員積極與觀眾互動,由於普遍可用英文交談,與國際觀光客互動良好。如何在一個非營利組織內,平衡發展非營利與營利目標的計畫,是CLA正在面臨的挑戰與調適。

圖8 CLA社會企業部門辦公室進駐柬埔寨國家博物館的空間,每週固定安排數場傳統歌舞的售票演出,節目內容包括傳統的古典樂舞以及民俗樂舞。

 

失去觀眾的藝術何以為繼:社會企業的模式

暹粒市的每一位市民或Tuk Tuk9司機都知道「Phare」或「circus」。成立快五年、一年多前搬到現址的Phare柬埔寨馬戲團,向銀行貸款買下這塊地,建設乾淨開闊的入口、大型停車場、售票口、創意紀念品店、戶外用餐區及室內餐廳、圓頂馬戲演出場地、大型排練室、辦公室及後勤空間等。Phare Performing Social Enterprise(以下簡稱PPSE)執行總監HUOT Dara10提及,社會企業部門(PPSE)目前可提供學校(Phare Ponleu Selpak,以下簡稱PPS)年度營運所需的百分之二十五,11他也提到如果不自己投資買地,很多建設無法長遠規劃與投資,營運策略也無法將眼光拉遠來擬定。

圖9 Phare柬埔寨馬戲團貸款來的家與園區:結合餐飲、文創、演出、體驗的永續經營

圖10 Phare Performing Social Enterprise執行總監HUOT Dara提到,他希望離開Phare的日子即早到來,表示馬戲團運作良好而不再需要他,他還想為柬埔寨做更多貢獻。

 

PPS學校是非營利組織,透過教育、藝術與安頓,提供柬埔寨青年擁有更好的未來的能力,五年多前學校決定成立社會企業機構,包括經營馬戲團,提供學校畢業的表演藝術主修學生演出與工作機會,HUOT Dara本身是PPS學校的畢業生,被相中具有商業頭腦,受邀擔任PPSE執行總監。最初的挑戰是怎麼讓非營利組織(PPS)和商業組織(PPSE)共享價值和願景?「唯有溝通和設計適合的組織架構。」他強調善待表演藝術家,演出者在創團初期的艱苦與忍耐他都看在眼裡,而且藝術家是藝術創作與演出的核心。他重視永無止盡、積極的溝通組織的願景、使命和計畫,重視如何將柬埔寨的傳統與文化在節目設計中展現。他總是與董事會鉅細靡遺地反覆說明,向同仁不斷的傳遞信念,所有同仁都有機會參與內部擬定營運策略的討論,但是他也強調當決策已定所有同仁都須同舟共濟,如果無法支持組織決策就應選擇暫停合作關係。每個月都有一個在週末辦理以利兼職同仁可出席的聚會,聚會中說明馬戲團現階段或是未來的營運目標、收益支出情況、同仁間的學習見聞分享,以及慶生歡聚。

Phare柬埔寨馬戲團自創團以來已有十個作品可輪演,包括教育偏鄉人口的巡演節目,主題涉及地雷、瘧疾、公共衛生、安全等議題,積極開發本地觀眾12、吸引國際旅客,也戮力拓展海外演出機會。經營五年來成長的速度和成效頗佳,Dara提到挑戰還很多,包括九成是外國觀眾而柬國觀眾成長幅度相對緩慢,或是中國強勢資金正在暹粒市投資建設大型劇場,並以高薪挖角當地馬戲與音樂藝術家,甚至組織未來該往哪裡走的艱鉅決策。最迫切的課題是如何使更多柬埔寨人將表演藝術視為生活的一部分,願意花費觀賞演出。HOUT Dara認為唯有開拓更大的本地及國際市場,有更多的競爭對手,表示能提供更多藝術家生存的機會,柬埔寨的傳統表演藝術才有未來。筆者拜訪之際,本身參與CLA文化領袖培育計畫的Dara,在暹粒剛發起藝術經理人網絡的聚會,幾個傳統表演(或奠基於傳統藝術創新演出)的藝術組織,共同商討眼前的難題、培育更多觀眾的策略,這個跨組織的策略聯盟才剛啟動,值得觀察是否將為暹粒市的傳統表演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帶來更新穎的嘗試與更大的能量。

圖11 Phare每場演出後都會向來賓說明學校和馬戲團的價值與使命,邀請來賓捐款給學校來支持培育柬埔寨青年,演員、樂師一同力邀觀眾合照,鼓勵觀眾將演出中拍攝的畫面,盡情地於社群媒體上分享。

 

傳統藝術文化的代代相傳:人們生活與創造的基因

透過觀察CLA投入的柬埔寨文化重建工作,嘗試探知無形文化資產的珍貴價值怎麼在困頓的社會中體現。從歷史上看,傳統藝術文化的價值不僅是傳承的人們據以著根、想像與創造更好的或未來的生活,甚至是一種可以共享與認同的依據,也成為政治與國族的重要圖騰。對於當代的柬埔寨來說,文化工作者將其視為修補社會傷痛與找回文化自信的活化劑,透過找回與傳承文化資產,冀望這些美好文化資產的價值,搭建出柬國人民得以安身立命及創造未來的道路。這些傳統藝術文化傳承的過程,不論是外在形式的精準仿效、加以詮釋創新,或論內裡精神性的延續與體現,使我們理解每一個時代都有需要面對的挑戰,回頭望向歷史永遠都是為了當代人類的立足而得以探向可能的未來,缺少這樣的關懷和意圖,傳統藝術文化那無形卻珍貴的價值,將無以體現。

從探看柬埔寨傳統藝術文化的困境和重建經驗,回頭看臺灣面對的考驗,數百年來我們是一個不斷變動的移民社會,也經歷殖民、威權,國家文化主體認同始終是難解的議題,何謂臺灣傳統藝術文化,更是複雜的課題。傳統形式與內容若失去與當代生活的緊密連結與呼應,將難以獲得當代人的認同,且看柬埔寨的傳統重建並非完整的形式重製,卻能因為傳承的精神性與文化符號而獲得民眾認可,臺灣可參考與轉用的或許是:不再僅重視與探討形式與內容的保存或創新嘗試,或是何者為正統?可代表臺灣?而是探向諸多傳統的精神性,如何能與當代生活對話、如何與未來發展共創,使傳統成為我們的基因,連結人們創新、改變、擁有更好的生活與未來的渴望;使傳統成為巨人,人們願意站在其肩膀上自由發揮與前進,讓傳統在現代社會成為依靠,也成為未來。

 

注釋:
  1. 有關紅色高棉的歷史,可參閱2017年7月7日上線的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高棉的微笑,赤柬的恐懼─柬埔寨金邊波布罪惡館〉https://goo.gl/4gxWAu
  2. 參考此文以探討柬埔寨傳統宮廷舞蹈的消失、復興與重建,追溯出國家政治歷史脈絡的變革。林偉瑜,<來自亞洲傳統劇場的啟示—柬埔寨傳統宮廷舞劇的消失與重現>,<<戲劇學刊>>,12:95-123。
  3. 同註1
  4. 參考:Cambodia Living Arts官方網站:https://www.cambodianlivingarts.org/about-us/
  5. 訪談SONG Seng:現任CLA暹粒市計畫的主持人,參與藝術管理、企劃、製作的經驗十多年。
  6. 參考:Cambodia Living Arts 2015-2016年組織年度報告
  7. 同註4
  8. CLA社會企業部門活動網頁:https://experience.cambodianlivingarts.org
  9. 由摩托車改裝可坐四人的收費運輸工具,原為非法經營,後獲得政府的認可。
  10. 是CLA的文化領袖人才培訓計畫的成員。
  11. PPSE位於暹粒市,經營Phare馬戲團及園區,以此社會企業的營收來支援成立25年的Phare Ponleu Selpak學校(替柬埔寨青年及柬埔寨藝術振興,提供專業教學與訓練)。
  12. 淡季時,Phare每場邀請一百位本地觀眾前來觀賞演出,本地觀眾從免費觀賞都興趣缺缺,到逐漸有部分觀眾開始回流,願意買票來觀賞演出。

 

參考文獻
  • Cambodia Living Arts 2015-2016年組織年度報告
  • 林偉瑜,2010。<來自亞洲傳統劇場的啟示—柬埔寨傳統宮廷舞劇的消失與重現>,<<戲劇學刊>>,12:95-123。
  • 訪談資料:筆者於2017年8月14-16日期間造訪暹粒市,訪談多位傳統藝術文化工作者的記錄,受訪人包括:CLA暹粒市計畫主持人Seng SONG先生、傳統婚禮音樂藝師MEN Man先生、傳統喪禮音樂藝師SENG Norn先生、Phare馬戲團執行總監HUOT Dara先生。

 

閱讀更多系列文章:【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