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在考古遺址說故事!理查三世遊客中心揭秘停車場下的王室謎團

理查三世的考古現場,館方以骨架輪廓標示理查三世遺骸出土時躺臥的位置。(© King Richard III Visitor Centre) 作者:王欣翮(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挖土機的鏟子往下,一鏟又一鏟,在碰到腿骨後停下來。那位從15世紀便沉眠,甚至被認為消失無蹤的國王,終於在萊斯特市中心的停車場出土。 理查三世是英國在位時間最短的國王,短短兩年統治,便在1485年於博斯沃思之戰(Battle of Bosworth…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2024/10/27【歷史鏡像:從記憶的保存到戲劇再詮釋】

國家人權博物館長期以藝術作為傳遞媒介,例如「人權藝術生活節」、「綠島人權藝術季」以及「國際人權影展」等藝術活動,豐富運用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電影藝術等多元形式。這些活動不僅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體驗,也幫助人們更深刻體驗其所承載的歷史與情感。本次活動將以戲劇作為探討主題,探索如何利用戲劇藝術為觀眾帶來難忘的博物館體驗! -不義遺址參訪-安康接待室-…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024/10/12-11/20【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鎮館之寶「貝珠文物」終於亮相!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自即日起展出至11月20日止在纖博館舉辦「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特展。展覽呈現了珍貴的貝珠織品文物,並運用3D全息影像重現貝珠衣過去完整的樣貌,歡迎民眾前往觀賞難得一見的珍寶風采!…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4/10/19、2024/11/9【花都尋夢】藝術家座談會&【再見常玉】學術座談會

巴黎為20世紀世界藝術之都,因其豐富的歷史人文積累,以及自由開放的藝術風氣,吸引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青年匯聚於此,展開相互激盪、各擅所長的精采局面。和常玉一樣,20世紀前期懷抱藝術理想前往巴黎留學/遊學的青年,除了中國、日本畫家之外,日治時期臺灣藝術家如顏水龍、陳清汾、劉啟祥、楊三郎,以及戰後朱德群、席德進、張義雄、李芳枝、夏陽、廖修平、陳景容、彭萬墀、劉榮黔、李文謙、陳英德、武德淳等,皆相當知名,巴黎旅程對其藝術生命及創作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即日起至2024/12/31【防疫3展同台 「防疫戰鬥營-登革熱、流感」、「沃爾巴克氏菌生物 防治法」及「X疾病-新興傳染病巡迴展」】

科工館以前最受歡迎的常設展示廳之一「防疫戰鬥營」,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以「防疫戰鬥營-登革熱、流感特展」為主題回歸科工館和大家相見!另搭配「沃爾巴克氏菌-登革熱生物防治法」及「X 疾病-新興傳染病巡迴展」,防疫3展同台,機會難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即日起至2024/10/18【2024第十一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

博物館/美術館的展示就在我們四周,博物館展示明顯造成社會文化的衝擊,觀念、物件與展示技術驅動特殊的文化地景。 如何製作展示?如何理解展示?如何評論展示? 做為博物館/美術館獨到的方法之一,深度解讀展示語彙與影響,不但是促成展示專業跨域對話的途徑,也是促進博物館/美術館專業認同與發展的重要課題。 本屆雙年會期待見到各位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博物館展示所蘊藏的魅力。 活動名稱:2024第十一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 活動日期:2024/10/31-11/1…

【博物之島新訊】跨越虛擬的真實對話:伊利諾州大屠殺博物館沉浸式互動體驗

高齡的猶太大屠殺倖存者,正坐在環繞式攝影環境中接受訪談。(Courtesy of 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作者:劉曉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距離芝加哥歐海爾國際機場(Chicago 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半小時車程的伊利諾州大屠殺博物館和教育中心(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113/10/27【開館行銷—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案例研習會】

博物館開館行銷是當代博物館行銷至關重要的一環。在一座博物館誕生之初,開館活動不僅僅是展示新展覽、新館舍的機會,更是博物館與社會大眾溝通、建立情感聯繫,以增強品牌形象的良機;成功的開館行銷,有助於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吸引更多觀眾並增加其社會影響力。 作為臺灣首座以當代藝術為主題的兒童美術館,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青埔館是甫獲202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Riken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24/06/19-2025/04/20【微塵競色≋第8屆科學攝影展】

暑假前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全新《微塵競色≋第8屆科學攝影特展》,展出66組全球華人投稿的科學攝影脫穎而出的得獎作品,涵蓋陸地、海洋、天文等10餘種主題。鏡頭下有以微距攝影呈現微生物培養基裡的結晶、遙遠天邊的美麗星團與銀河,歡迎科學迷、攝影愛好者、社會大眾一覽鏡頭下的生態奇觀和自然美景! 展覽日期:2024/06/19-2025/04/20 展覽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第二特展室…

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臺灣博物》季刊164期專題徵稿】

《臺灣博物》季刊自1982年創刊,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出版的科普刊物,以推廣人文、自然及博物館知識為旨。第164期專題企劃單元以「在地之眼,探索臺灣輸出之道」為題徵稿,徵稿期間至113年10月20日,歡迎各界踴躍投稿! --------------------------------------------------------------------- 【專題徵稿】在地之眼,探索臺灣輸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