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寄居商場的英國移民博物館新特展「我們的故事」映照百年移動印記

英國移民博物館推出「我們的故事」特展,入口處以留言牆形式設計,邀請三代移民書寫並分享個人故事。(© Migration Museum) 作者:應元宜(藝文工作者、倫敦聖馬丁學院敘事環境碩士生) 在全球化的世代,英國如今有16%的人口出生於海外,倫敦更有40%以上的居民是移民。「移民」已然成為當代最迫切的議題之一,不僅是近幾年英國政黨辯論的核心議題,更影響了國家認同──誰是「英國人」?誰有資格被視為國民? 英國移民博物館(Museum of…

國立臺灣文學館:2024/12/5-2025/3/2【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

捷克與臺灣,分別位於歐洲的中心與亞洲的邊陲,彼此距離超過了九千公里。然而,歷經歡騰、噤聲、反抗、和平,二十世紀前後,捷克與臺灣各自劃出筆力遒勁的墨跡。如果,你對捷克的印象是古堡、舊城、布拉格廣場,那麼,邀請你走進另一個圍繞著革命、流亡、打字機與地下刊物的世界,重新想像從壓抑走向奔放的捷克文學風景。 展覽時間:2024/12/5-2025/3/2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1樓展覽室D…

臺大博物館群:2025/1/10【南方的林業與林業的南方: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活動資訊】 時間:2025年1月10日(五) 14:00-16:00 (敬請提早入席) 地點: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2 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1段2號,鄰近板南線善導寺站) 形式:實體與會、線上收聽 指導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主辦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國立屏東大學、三月影像工作室 連絡方式:臺大地理 407 研究室 02-3366-5826 張小姐…

【博物之島新訊】挖掘被遺忘的名字:南科考古館「走向西拉雅族的原住民考古」特展

展覽呈現西拉雅族青年參與考古行動的過程及心得。(張籃尹 攝影) 作者:張籃尹(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碩士)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大員(臺南安平)登陸臺灣並建造熱蘭遮城,開啟在地原住民族與不同族群的相遇契機。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造就今日臺灣多元文化並蓄的生活輪廓。…

【博物之島新訊】探秘越南峴港占婆雕刻博物館的古文明遺珍與數位發展

峴港占婆雕刻博物館「遺產寶盒」遊戲,帶領學生探索占婆文化。(越南峴港占婆雕刻博物館 提供) 作者:賴芷儀(國立故宮博物院 助理研究員) 越南峴港有美麗的沙灘、歷史古蹟以及自然景觀,榮獲《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人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被喻為「東方夏威夷」。其中,位於瀚江(Hàn River)畔的占婆雕刻博物館(Da Nang Museum of Cham Sculpture),是世界上最大的占婆藝術收藏地。 …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4/12/20-2025/01/19【從保存到再造──林主勵新秀創作個展】

從小到大,身邊的棉被或是衣物,在長時間的使用及擺放下導致脆化、破損或發霉,變得老舊需要被丟棄替換,卻因長期相伴有了情感與依賴,讓人感到十分不捨。林主勵在多方思考及嘗試下,透過陶瓷沾漿的創作技法改變物品的材質,但不改變其原貌,將日常使用的纖維布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下來,達到現有物的延續、轉換以及再現。 …

郵政博物館:2025/1/11-6/29【幸福滋味-美食郵票特展】

色香味俱全的料理與甜品,不僅滿足饕客口腹之慾,也使人們感到幸福快樂。為向民眾推廣臺灣與外國特色美食及飲食教育,本館特規劃「幸福滋味-美食郵票特展」,期透過相關主題郵票,讓一般民眾、親子家庭及青年學子集食行樂、漫遊欣賞,並從中尋回美好的用餐記憶。 主辦單位:郵政博物館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展覽期間:114年1月11日(週六)至6月29日(週日) 展覽地點:郵政博物館臺北館特展室(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114號2樓),免費入館參觀…

【博物之島新訊】創造偶的多重想像:台北偶戲館「20+現在進行未來」特展

特展開幕記者會當天邀請狂夢藝術進行馬戲表演。(林家芸 攝影) 作者:林家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許芮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台北偶戲館長期致力於各類型的偶戲展示與教育推廣;除了展覽空間,還設有製偶教室、黑箱劇場等,帶領觀眾親身體驗製偶與偶戲展演的獨特魅力。…

高雄市立美術館兒童美術館:2024/11/23-2026/3/1【美術館的一百種想像】

如何想像一座美術館的建築?強調實用功能為藝術服務,或側重建築的美學?本展的目的即在於美術館如雨後春筍成立的當前,思考建築的本質。 建築是什麼呢?問十個建築師能出現十一種答案。現代主義建築先驅柯比意說:「建築是光線下形狀正確、絕妙、又神奇的遊戲。」同時代的密斯•凡德羅則說:「當你小心翼翼地把兩塊磚頭疊在一起時,建築就出現了。」路易斯•康則認為每塊磚頭都有自己的意志;札哈•哈蒂則覺得:「建築與幸福感相關。我認為人們會希望在空間中感到舒適……一方面能遮風避雨,同時也能帶來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