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然攝影文化中心外觀。(c)Communication, Ville de Mougins
作者:劉姿蘭(法國在台協會文化專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視覺文化博士班)
*本文特別感謝穆然攝影中心館長Yasmine Chemali接受本文作者訪問。
位於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坎城與香水重鎮格拉斯(Grasse)之間的交通樞紐小鎮穆然(Mougins),原以茉莉花種植為主要民生工業,在現代化過程中選擇藝術做為城市新形象,成立完全以當代攝影為主題的穆然攝影文化中心(Centre de la photographie de Mougins,以下簡稱中心),於2021年7月3日正式向大眾開啟它的大門。以下將爬梳此中心的成立過程、建築特色及核心理念。
從現代藝術走向當代攝影:穆然的過去與未來
居民人數約2萬人,現以觀光業為主的蔚藍海岸小鎮穆然,與藝術的關係並不是那麼遙遠。與穆然關係最深的藝術家自然非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莫屬,畢卡索過世之前最後的十二年歲月,便是在他於穆然所購置的莊園Notre Dame de Vie中所度過。而穆然與攝影的淵源,也因為1953年法國攝影師安德烈‧維萊(André Villers)與畢卡索在此小鎮的首次相遇而開啟。
時年23歲、年輕的維萊在與畢卡索相遇的前一年才踏入攝影的領域,翌年即收到畫家餽贈的Rolleiflex祿萊雙眼相機,兩人隨即發展出密切的合創關係,維萊也因此留下了一系列代表作,也就是大量的畢卡索肖像照。
攝自畢卡索肖像的影像作品,也因此成為穆然重要的攝影文化資產,將近三百件的靜態影像自1986年之後保存於安德烈‧維萊攝影博物館(Le musée de la photographie André Villers)中。其中並不只有維萊的作品,也包含歷史上著名攝影師等人的作品〔註1〕。但事實上,穆然未因此與當代攝影結下不解之緣,在維萊之後,並未再次有重要的攝影家進駐此地。
穆然雖處一個現代藝術的樞紐之地,其城市周圍環繞著尼斯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博物館(MAMAC)、馬諦斯美術館,或者畢卡索美術館等世界知名的藝術類型博物館,市鎮內也有相當的藝術文化資產,但卻不足以彰顯其城市的特殊性。為了建立更能突顯穆然重要性的地方文化政策,市政府邀請知名攝影策展人François Cheval,規劃穆然攝影中心。距離南法知名的當代攝影重鎮亞爾(Arles)約220公里的穆然,位處於馬賽與尼斯兩個大都會區之間,François Cheval看出了當代攝影在穆然的可能性,並意圖填補當代攝影在地方藝術發展上的空缺。
翻轉教士住宅!穆然攝影文化中心的功能與組成架構
攝影中心的位置,穆然市政府最終設置於舊市鎮中心的教士住宅,而非興建全新的建築體。修整重點為保留原有的地中海石造建築特色,維持建築體在舊市鎮的街景風貌,內部則轉變為現代化的白盒子式展示空間。
兩層樓高的教士住宅,僅能整理出約300平方公尺的面積做為主要展示區域,加上入口接待售票處與賣店,實在不足以容納攝影中心的所有機能。因此,中心將不同功能分散於四棟建築之中,除了容納展覽、接待處與賣店的教士住宅建築,營運管理辦公室另外獨立出來,並配有文獻資料中心,典藏不斷累積的策展工作資料,開放外界研究者預約查詢使用。
影像藝術教育也是重點業務之一,除了接待學童團體參觀展覽,中心另使用市政府其他空間,針對當下展覽議題策劃各種影像教育主題工作坊,相關教學文件也都公開於中心官網,提供教師和學生下載。此外,中心刻正整理一層公寓空間,做為未來接待駐村藝術家生活使用。
什麼樣的當代攝影展?中心的核心理念
於攝影中心開館前的訪問片段,藝術總監François Cheval便已清楚提出其藝術策略——「帶來一個當代攝影的視野」。他企圖建立一個新的規律,讓人們可以脫離每天在電腦、手機螢幕中看到的畫面,去習慣另一種觀看的方法,進而學會質疑平日所被「餵養」的畫面。François Cheval認為於中心展出的藝術家,不見得要與穆然或蔚藍海岸地區相關,也不一定是法國知名國際藝術家,邀請藝術家展出的重點反倒是要能挑戰社會現況,並帶來驚喜。
如穆然攝影中心開幕大展,以2016年獲得西班牙國家攝影大獎得主Isabel Muñoz的個人獨秀「1001」揭開序幕,該展多數作品都是第一次發表,所攝對象包含日本的舞踏舞者、黑幫份子與其刺青,以及綁縛藝術等次文化題材,以外來者的眼光展現對於日本文化根源的追尋與超越。
開幕大展後,「L’amour toujours」(直譯:總歸是愛)特展緊接而來,由瑞典Jenny Rova與英國Natasha Caruana兩位女性攝影師詮釋不同的愛侶關係。Jenny Rova以自身經驗作為展覽主軸,藉由影像詮釋伴侶關係中的各種情感;Natasha Caruana則以影像探索婚姻關係中的多樣可能性。
而穆然攝影中心的第三檔特展覽,則邀請亞洲兩位藝術家,以「La clairvoyance du hasard」(直譯:偶然的透析)作為共同主題。其中,中國攝影師黎朗的作品,呈現每分鐘於一趟4600公里的火車旅途中,所拍攝的影像;另一位則是長年在法國發展的日本攝影師小野由紀(Yuki Onodera),在展覽中,他對於物的形狀提出反思,捕捉生活裡偶然出現的方形如何被人們視而不見。
雖然這些攝影師均小有名氣,但穆然提供他們較少為人知的攝影作品一個新舞台,並試圖提出新的觀點與手法,展現藝術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如同館長Yasmine Chemali所說,她的工作並非單純經營展覽中心,而是將機構轉變為一個可被藝術家使用的工具,在能力範圍內,讓藝術家的創意與想法達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因此,穆然攝影中心沒有典藏品,且在展覽之後,藝術家可將作品盡數帶走,甚至在日後銷售出去。藉由機構資源,實現藝術家創作實體化的最後一哩路,才是攝影中心真正應該扮演的角色。
穆然攝影文化中心的未來策略
開館即將於今年夏天屆滿一年,在歷經三檔特展之後,穆然攝影文化中心有什麼新的方向?Chemali館長表示,未來中心將會以共製為目標,經由場館互助,做為藝術家更堅實的創作後盾。於前三檔展覽的觀眾分析中,顯示觀眾組成多為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穆然當地民眾仍然較少。為了進一步串連在地的其他資源,在下一季展覽中,中心將加入亞爾攝影節(Les Rencontres photographiques d’Arles)的外圍節目Grand Arles Express(直譯:大亞爾特急計畫)網絡,企圖吸引每年超過11萬人次的亞爾攝影節遊客來到穆然,確立中心在南法當代攝影網絡中的地位。
該展將展出在法國仍未能受到足夠重視的愛爾蘭攝影師湯姆‧伍德(Tom Wood);另外,這也是攝影中心第一次與布列塔尼的Le Centre d’Art GwinZegal(格溫澤格爾藝術中心)共製的展覽,且於穆然展出結束後,將會巡迴至法國西北方的布列塔尼省,讓展覽於法國其他省份有更多露出機會。
在影像教育部分,中心也試圖用「工作坊出差」的形式,將教育工作坊的內容帶出建築體,化被動為主動的方式,希望增進與鄰近市鎮的中小學校交流,讓地方居民能從學校教育的階段,便開始習慣當代攝影的觀看方式。
最後,藝術家駐村空間將於近日完工,未來也將開放攝影師參加甄選進駐空間。初期階段將以接待針對在地脈絡創作的藝術家為主;另外,駐村計畫也希望可以面向國際,例如目前烏俄戰爭導致許多烏克蘭藝術家流亡至歐洲不同國家,法國也是主要的人道救援國之一,因此中心認為難民議題,如離散與融入,以及流亡藝術家的接待應是中心駐村未來值得發展的方向。
註釋:
- 註釋1:如一度居住於蔚藍海岸的愛爾蘭籍攝影師,愛德華奎因(Edward Quinn),及法國攝影師丹妮絲·科隆博(Denise Colomb)、羅伯特·杜瓦諾(Robert Doisneau)與 拉夫·加蒂(Raph Gatt)。
資訊來源:
- 穆然攝影中心官網
- 穆然觀光局網頁─安德烈‧維萊攝影博物館介紹
- François Cheval與Yasmine Chemali開館前訪問影片
- 2021/07/06世界報報導穆然攝影中心開幕
- 穆然攝影中心館長Yasmine Chemali介紹
- 穆然攝影中心藝術總監François Cheval介紹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