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專文】再現心中的風景:野口勇博物館的實踐之道

野口勇博物館最初名為野口勇庭園美術館,由野口勇耗費十年打造。(攝影:謝宇婷)

作者:謝宇婷(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第一次知道野口勇博物館,是在疫情期間發現館方拍攝的影片。相比其他博物館眼花撩亂的線上展間以動畫、360度環景試圖呈現豐富的內容,野口勇博物館反其道而行,以固定的長鏡頭從不同角度拍攝展間與花園,甚至單件作品。觀眾可以看到窗外光影如何隨著時間在展間移動、花園裡的樹葉與蟲鳴鳥叫隨風入耳,對應沈靜自如的雕塑,無疑是紛亂現世中難得的療癒所在。

野口勇博物館成立於1985,由藝術家野口勇(1904-1988)親自打造。館舍結合室內展間與雕塑花園,都是為了展出其雕塑作品而量身定做。野口勇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雕塑家之一,擁有美國母親與日本父親的他,從小在日本與美國兩地成長,且遊歷四方,曾獲古根漢獎學金,前往巴黎布朗庫西工作室擔任雕塑助手、向齊白石學習中國水墨,並和現代舞之母瑪莎葛蘭姆長期合作舞台設計。野口勇以雕塑最為知名,但實際上他的創作涵蓋景觀設計(花園與遊樂場)、家具與家居裝飾、公共藝術等,遊走在現代主義、地景藝術、東西方美學之間,影響後世甚深,包含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等。

野口勇博物館外觀,其前身為1920年代的工業建築,於1974年被野口勇買下改造。(攝影:謝宇婷)

2023年4月筆者前往紐約時,終於有機會一訪野口勇博物館。彼時紐約初春,乍暖還寒,位於皇后區的野口勇博物館鄰近長島的住宅區,低調而不張揚,平日裡仍有不少外國旅客與青少年學生團。一樓的常設展,包含室內展間與花園。半戶外挑高的展間砌以水泥地板與水泥磚,主要展出1980年代的大型花崗岩與玄武岩雕塑作品,但樑柱之間透入日光,緩解空間的冷調氛圍。接著步入戶外,和洋混合的花園既有日式庭園常見的小碎石,也滿佈恣意生長的爬藤植物,禪意與現代主義在野口勇的雕塑與庭園內和諧共融。

 

野口勇博物館一樓展廳,以水泥地板為主,展出大型石材雕塑(攝影:謝宇婷)

二樓鋪設木地板的展間,展出特展《子空間》(Subscapes)(註釋1),由館內資深策展人Dekin Hart策畫,探討意識與知覺之外的維度,引導觀眾想像人們無法看見的空間。他以野口勇與家具品牌Herman Miller合作的野口勇咖啡桌為例,將一片玻璃放在不規則的木頭椅腳上,就切割出不同的維度,Hart特別將咖啡桌架高展示,讓觀眾看到玻璃桌面之下的世界。

接著展覽介紹野口勇創造人間與地獄景觀的芭蕾舞劇「奧菲斯」舞台設計,探討生命與死亡如何在空間中過渡。該劇於1948年首演,由美國芭蕾之父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編舞、史特拉文斯基譜曲,由野口勇擔任舞台與服裝設計。相對於具象而貼近實景的佈景,野口勇以抽象的線條、石塊營造出一個怪誕且新奇的魔幻世界。展間還原了當時的舞台造景,搭配演出的劇照,並以打字機文稿呈現野口勇的設計理念。展覽著重於人、物件與空間的「之間性」,延伸討論我們視而不見的許多面向,例如地面、沿著地面爬行的蟲蛇,雕塑不只是與我們視線平行或仰望的對象,而是對應人身體與感官的各種幅度。

 

二樓特展「子空間」展場一景,策展人Dakin Hart特地將著名的野口勇咖啡桌架高擺放,凸顯該作品在玻璃桌面之下的空間。(攝影:謝宇婷)
野口勇於芭蕾舞劇「奧菲斯」創造人間與地獄景觀,探討生命與死亡如何在空間中過渡。(攝影:謝宇婷)

無論是常設展或特展,館方在每個展間都放置了解說字卡,除了策展團隊的論述,也盡可能以野口勇的自述引領觀眾參訪。野口勇博物館的教育推廣活動也兼具創意、科技前瞻性與社區參與性,例如Wordplay工作坊邀請參與者以野口勇的手稿文字為靈感,與展場作品互動,「看的見與看不見」工作坊則是實體與線上並行,提供視障觀眾詳盡的口述描述,使他們深入認識作品。「遠距繪畫」工作坊則應用文章開頭提到的展間影片,邀請學員遠端描繪景物。

由於野口勇的日本籍背景,加上該館位於亞裔眾多的社區,除了定期舉辦日文導覽,也固定招募亞裔藝術家設計館外的旗幟,甚至以此回應種族主義議題。博物館商店也有多本研究專書,介紹從二戰時期日裔美國人被迫進入集中營的黑暗歷史。另一方面,館方邀請當代藝術家創作受野口勇啟發的作品、繪本等,如繪本The Snails以細膩的口吻介紹野口勇身為亞裔美國人長期在兩個國族與文化之間拉扯而不被認同,以及他最終決定代表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卻因為展示Akari燈雕塑被認為過度商業化而備受批評。事實上,Akari是野口勇運用日本岐阜的傳統工藝,設計出線條簡潔、抽象造型的燈光雕塑,是他對傳統雕塑的定義翻轉,也是融合東西方、當代與傳統、藝術與工藝品的跨域嘗試。

時至今日,對於藝術、設計與工藝的認知不再壁壘分明,野口勇對於媒材與概念的超前定義,反而在後世獲得肯定。野口勇標誌性的Akari燈,更成為館方營運經費的一大來源。

 

野口勇博物館商店販售的各式Akari燈,成為野口勇博物館營運的一大財源。(攝影:謝宇婷)

 

野口勇博物館商店展示販售有關日裔美國人在二戰時被迫關押於集中營的書籍。(攝影:謝宇婷)

整體而言,野口勇博物館的經營,體現藝術家紀念博物館或基金會應有的高度。除了持續將野口勇的作品,由不同主題與角度策展,博物館也邀請與野口勇生平相關的藝術家,以及受到野口勇啟發的當代藝術創作者展出,例如編舞家、行為藝術家Brendan Fernandes。野口勇跨足各種領域,並受到各國文化影響,能延伸發展的研究與展覽主題相當豐富。野口勇博物館全面而細緻的保存一位藝術家的寶貴資產與檔案,並且將其影響發揚光大, 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動能,並且映照出當代人心中的新風景。

(執行編輯:黃淥)


註釋

  • 註釋1: 《子空間》特展展期為2022年6月15日至2023年9月3日

參考資料: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