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跨越虛擬的真實對話:伊利諾州大屠殺博物館沉浸式互動體驗

高齡的猶太大屠殺倖存者,正坐在環繞式攝影環境中接受訪談。(Courtesy of 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作者:劉曉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距離芝加哥歐海爾國際機場(Chicago 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半小時車程的伊利諾州大屠殺博物館和教育中心(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IHMEC)。該館於2009年成立,館內「互動式全息圖:倖存者故事體驗」展覽(Interactive Holograms: Survivor Stories Experience),讓觀眾與已逝倖存者「面對面」交流。

 

伊利諾州大屠殺博物館和教育中心外觀。(Courtesy of 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Photographer: Sierra Wolff)
「互動式全息圖:倖存者故事體驗」展覽活動資訊牆。(Courtesy of 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Photographer: Scott Edwards)
科技化傳記:打造與逝者互動的口述歷史

IHMEC與南加州大學浩劫基金會(USC Shoah Foundation)合作「證詞維度」計畫(Dimensions in Testimony)【註釋1】,運用高清全息攝影方式,以20多個超高速攝影機和6000個LED燈所架構的環境,錄製大屠殺倖存者和其他種族滅絕目擊者的訪談。每位受訪者每日會接受8小時訪談,連續5至7天,回答將近2000個問題,主題包含早年生活、經歷種族滅絕/衝突經驗、以及經歷種族滅絕後的生活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計畫大量的訪談資料,結合AI演算法和語音識別技術,使得倖存者可經由3D全息影像現身於「倖存者故事體驗」展覽中,並能直接回應現場觀眾的提問,營造更具情感交流的深刻體驗。


【博物之島新訊】與口述影像互動 人權教育與觀眾交流新可能


展覽舞台上投影出已逝倖存者的全息圖像,並與觀眾互動。(Courtesy of 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Photographer: Sierra Wolff)

IHMEC的「倖存者故事體驗」展於2017年推出,曾被《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評為全球12個必看展覽之一。該展每月以一位倖存者為主題,觀眾可在官網查看每位倖存者的照片與簡介。其中,弗里茨・弗里茨歇爾女士(Fritzie Fritzshall)是伊利諾州大屠殺博物館和教育中心的重要推手。她在13歲時被強行帶往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歷經大部分家人被囚禁與謀殺後,她有幸逃離,最終於美國芝加哥郊區的斯科基鎮(Skokie)開啟新生活。


【影片】「倖存者故事體驗」展覽


1978年,當新納粹成員威脅在斯科基鎮進行遊行時,弗里茨歇爾與當地一群大屠殺倖存者決定奮起反抗,並於1981年創立伊利諾州大屠殺紀念基金會(Holocaust Memorial Foundation of Illinois),期望透過保存歷史和教育活動打破激進種族主義的偏見。而後,也促使伊利諾州成為美國首個要求所有公立中小學進行大屠殺教學的州。

 

弗里茨歇爾女士與她的全息投影圖像。(Courtesy of 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Photographer: Ron Gould)

 

走進虛擬實境中大屠殺歷史的真實回憶

弗里茨歇爾女士於2010年起擔任IHMEC館長,持續推廣大屠殺歷史教育。館內不僅運用科技記錄口述史,還設有「回歸之旅:虛擬實境體驗」展覽(The Journey Back: a VR Experience),以多位倖存者為主題的虛擬實境電影,帶領觀眾經由VR眼鏡的沉浸式視角走進倖存者記憶場景中的大屠殺歷史。

例如,電影《信守諾言》(A Promise Kept)鏡頭跟隨著弗里茨歇爾館長重返奧斯威辛集中營,講述她與被監禁的599名女性的故事。由於她年紀最小,每晚婦女們便會多分給她一小塊珍貴的麵包屑,並祈願她能倖存下來,而弗里茨歇爾則許下傳承她們故事的承諾【註釋2】。

 

「虛擬實境體驗」展區,每位觀眾配戴VR眼鏡沉浸式體驗集中營環境。(Courtesy of 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Photographer: Sierra Wolff)
虛擬實境電影《信守諾言》弗里茨歇爾館長回到集中營遺址講述屬於她們的故事。(Courtesy of 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
歷史的回聲 ● 故事的力量

弗里茨歇爾館長於2021年辭世,但她與其他已故或高齡的倖存者故事,仍藉由IHMEC的展示,持續與我們交流、對話。藉由博物館與科技的融合,這些故事的力量得以發揮更深遠的社會影響。也提醒著我們:記錄歷史並非蓄積仇恨,而是為了防止遺忘後的重蹈覆轍;述說故事不為博取同情,而是為了拉近距離、學習同理並相互尊重。


【註釋1】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拍攝後,於1994年創立南加州大學大屠殺基金會(USC Shoah Foundation),致力於影像化紀錄大屠殺事件倖存者的親身經驗,目前已累積錄製121,047小時訪談內容,並擁有11項數位館藏管理技術專利。其中「證詞維度」計畫也與多個博物館合作。

【註釋2】該部影片也曾入選各類電影節,如台北電影節。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