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臺南人權月以四個不義遺址地點,呈現地方白色恐怖歷史,包含南美館1館、愛國婦人會館、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及新營曬書店。圖為愛國婦人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區。(吳欣穎 攝影)
作者:沈菲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碩士)
2024年8月臺南市政府首度舉辦臺南人權月「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帶回來」(活動至2024年9月8日),透過多元形式的藝術創作,並結合在地青年、藝術家、教育者的獨特詮釋,帶領觀眾重新探尋隱於城市當中,被誤解、消失的白色恐怖故事。
看見歷史洪流中的個人軌跡:臺南市美術館1館
南美館1館的前身便是1950年代許多南臺灣政治犯接受訊問的「臺南市警察局」。藝術家李佳泓與黃俊傑作品《於藝術之中來忘卻一切吧!》,發想自「省工委台南市工作委員會鄭海樹、何川等案」【註釋1】,作品運用臺南工業學校教師何川的獄中自白書,以錄像重現何川在磚牆牢獄中的感受與心境。
愛國婦人會館:重塑被遺忘的歷史場景與施水環姊弟的故事
愛國婦人會館建築同樣是臺南市的不義遺址之一,人權月邀請客家電視臺電視劇《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以及陳玉勳導演的《大濛》團隊參展,以戲劇場景設計、技術,重現「消失的不義遺址」。
值得一提的是,此處也曾是女性政治犯施水環的工作場所。施水環母校家齊高中的師生與藝術家蔡煒廷,以施水環姊弟的故事為創作文本,延伸研究成果與藝術創作。如蔡煒廷的作品《水聲》以「消失的閣樓」為題,詮釋當年施水環將被通緝的弟弟藏在宿舍天花板的場景,邀請觀眾一同感受這段真實,卻難以考證的歷史片段。
新營曬書店:重現地方記憶,連結過去與現在
新營曾是臺南縣縣治所在,糖鐵、臺鐵、鹽鐵三鐵共構之地。隨著縣市合併,昔日榮景漸退。位於新營火車站不遠處的曬書店,長期關注在地意識,此次策展團隊選擇在此處與居民一同重新思考當地的白恐歷史,及當代青年與故鄉歷史相遇的過程。如下營青年與成大學生根據家鄉、校園的白恐故事所製作的地圖,內容發想自政治受難者洪水流、陳欽生、吳聲達及李明珠。
陶藝家陳慶銘則以1953年新營糖廠「碗公會」事件為主題【註釋2】,創作《脆弱的日常》,作品以甘蔗渣沾取泥漿進行創作,連結在糖廠工作的百姓面對威權壓迫的脆弱與堅韌。
麻豆總爺藝文中心:編織抗爭與記憶的畫布
總爺藝文中心曾是南臺灣重要的製糖基地——總爺糖廠,與臺南農民運動密不可分。李佳泓透過農民運動的檔案與口述資料,製作聲音裝置《阿旺》,呈現農民爭取勞動權益的辛酸與血汗。而洪瑋伶、辛佩宜則攜手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作品《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回顧彼時農民組織的抗爭記憶。
2024年臺南人權月通過多樣形式的藝術創作,呈現當地青年、藝術家對地方的思考與詮釋,為觀眾提供重新審視和理解這段複雜歷史的多元視角。
【註釋1】「省工委台南市工作委員會鄭海樹、何川等案」涉及多名臺南地區的知識分子和教師,包括鄭海樹和何川在內,他們被指控參與左翼地下組織活動,導致多人被逮捕、審判。
【註釋2】「碗公會」原為新營糖廠工人間討論工作和生活問題的聚會,而在緊張的政治氛圍下,這個組織被懷疑有左翼傾向,導致多名糖廠工人遭到逮捕和審判。
展覽資訊:
臺南市美術館1館 、臺南愛國婦人會館|已結束
總爺藝文中心、新營曬書店|展期至2024年09月08日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