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澳洲博物館新常設展廳Wansolmoana連結太平洋島的過去與現在

2023年10月澳洲博物館太平洋常設展廳「Wansolmoana」正式開幕,「Wansolmoana」意為「一個(Wan)鹽(sol)海洋(moana)」。(澳洲國家博物館 提供)

作者:鄭宜昀澳洲雪梨大學博士候選人)

2023年10月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太平洋常設展廳「Wansolmoana」正式開幕, 展品橫跨19個太平洋國家、32個太平洋社群。不同於傳統人類學博物館採用時間序、地理分類的展示方式,展區以六個當代議題做區分,主題包含:「身分認同」(Identities)、「深刻連結」(Deep Connections)、「變故」(Disruption)、「抵抗」(Resistance)、「掘取自然資源」(Mining Our Mother)。

展覽由太平洋島民(Pasifika)館員與太平洋島族人共同策展,並致力於呈現太平洋島族群間的連結,帶領觀眾認識太平洋島民的生活,以及百年來他們在海洋、土地、自由所遭受的剝奪與反抗。

進入展廳,便可見代表南太平洋文化的「Tai Tokelau」獨木舟。這艘由南太平洋上的Nukunonu(Duke of Clarence Island)族人製成,呈現傳統製船技術,同時連結環境議題,引導觀眾認識太平洋諸島所面臨的環境威脅,與他們的抵抗行動,船體背面投影著太平洋地區氣候變遷的影音內容,回應它曾出現在2014年紐卡斯爾港(Newcastle Harbour)氣候變遷抗議活動中的身影【註釋2】。

 

TAI TOKELAU獨木舟,引導觀眾認識傳統造船技術及太平洋地區的環境問題。(鄭宜昀 攝影)

值得注意的是,館方與許多具太平洋島背景的藝術家合作,除了探尋沉睡的傳統知識,也重新思考太平洋島的黑暗歷史。如Suru頭飾,由當代斐濟羅圖馬(Rotuma)藝術家Letila Mitchell耗時兩年的旅途,跟隨耆老學習百年來僅透過口語傳承的傳統技術,再現伴隨羅圖馬群島王室消逝而停止製作的頭飾。

 

傳統羅圖馬Suru頭飾。(澳洲國家博物館 提供)

19世紀澳洲做為大英帝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核心據點,因礦產開採與棉花種植等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口。因此,陸續從其他太平洋島殖民地,以引誘、綁架等強制手段,將族人強制送往澳洲境內,成為種植甘蔗和棉花的勞動來源。

這些被迫遠離家鄉,成為低價勞工的太平洋島民們則被殖民者稱為「黑鳥」(Black Bird),這類捕捉族人強迫奴役的非法行動則被稱為「黑鳥行動」(Black Birding)。而過去因黑鳥行動來到澳洲的太平洋島民後代,則被稱為「澳洲南海島民」(South Sea Islanders in Australia),當前他們正積極呼籲澳洲政府承認這段黑暗歷史,以實踐轉型正義。

如澳洲南海島民藝術家 Jasime Togo-Brisby,作品《To Moana-nui Kiwa /Middle Passage》呈現飄搖在太平洋上的黑鳥行動船隻航向澳洲的場景。作品使用烏鴉的黑色羽毛製作,象徵著「黑鳥」歷史,也紀念他們的痛苦記憶。

 

作品《To Moana-nui Kiwa /Middle Passage》。(鄭宜昀 攝影)

另一方面,館方也在開展首月的每個周末舉辦「真人圖書館(Living Library)」,邀請族人於常設展空間操作與展品相同的物件,使觀眾有機會感受靜止於展櫃中的太平洋島樂器之聲,並傾聽、認識族人與物件間的故事。

例如,著名東加學者兼影像製作人Sisi’Uno Helu於展場演奏東加樂器──鼻笛(Fangufangu),訴說樂舞文化在東加王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意義。

 

左圖:東加王國樂舞文化的相關館藏展櫃;右圖:東加學者Sisi’Uno Helu於展場現場演奏東加樂器。(鄭宜昀 攝影)

此外,各展櫃旁皆有安裝多媒體裝置,使觀眾能以族人的視角更深入認識物件;或是透過地圖裝置,認識其製作技術、傳播及使用方式等等。

 

展場內安裝影音播放觸控裝置供參觀者觀賞訪談影片之範例。(鄭宜昀 攝影)
連結地理知識與展示物件之觸控裝置。(鄭宜昀 攝影)

社群參與、呈現族人的視角與觀點,已然成為當代原住民族展示普遍的合作模式,然而,如同館長Kim McKay AO所言,原住民族與太平洋島民的文化長期被西方文化敘事所主導,Wansolmoana透過族人的參與,重新思考殖民歷史、傳統與當代行動的意義,也使得我們有機會可以重新認識「太平洋島民」的文化特質與歷史面貌。

值得關注的是,澳洲政府在2023年10月否決了原住民族在國會成立獨立諮詢機構的「原住民之聲」(Indigenous Voice)公投提案,六成的反對票也凸顯澳洲處理原民議題上的複雜挑戰,面對與澳洲南海島民相似歷史與當代困境的臺灣原住民族,也值得我們思考,該以何種方式訴說我們的故事?


【註釋1】包括來自萬那杜(Vanuatu)、所羅門群島(the Solomon Islands)、新喀里多尼亞的洛亞迪群島(the Loyalty Islands in Caledonia)、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吐瓦魯(Tuvalu)、吉里巴斯(Kiribati)和斐濟(Fiji)等地。

【註釋2】2014年紐卡斯爾港(Newcastle Harbour)氣候變遷抗議活動,共有12 個太平洋島國的抗議者參與,他們乘坐傳統船隻與活動人士一起試圖阻止船隻離開紐卡斯爾煤炭港,以抗議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