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揭開紅燈櫥窗裡的秘密!性工作者博物館見證阿姆斯特丹性產業發展

位於博物館二樓的紅燈櫥窗,為性工作者攬客的空間,現今開放觀眾坐在窗前拍照體驗,是嚴禁拍攝的紅燈區裡,少數可使用相機之處。(王幸慈 攝影)

作者:王幸慈(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走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街道,常見成群的觀光客尋找前往性博物館或紅燈區的路標。不同於位在水壩廣場旁的性博物館(Sex Museum Amsterdam)以探討與「性」相關的歷史及文物的視覺呈現,身藏在紅燈區內的性工作者博物館(Red Light Secrets: Museum of Prostitution),則是以性工作者的工作場域作為展覽空間,述說阿姆斯特丹性產業的發展與現況。

大眾對於性產業的種種問題感到好奇,卻又難以尋找合適的對象深入了解,紅燈區如何運作、性工作者的工作環境、政府法令的推行與保障等等,即便本地人亦是一知半解。私人創辦的性工作者博物館於2014年開幕,並將性工作視為專業,藉由場館開誠佈公地討論荷蘭性產業的薪資結構、性工作者的職涯發展、日漸完善的警民安全網絡,搭配由性工作者以自身經歷訴說的語音導覽,一一揭開荷蘭性產業的神秘面紗。

 

館方對於性產業鍊中的不同職位與組成的說明。(王幸慈 攝影)
體驗性工作者的「凝視」與「被凝視」

館方以聳動的展示主題,吸引國際觀光客的目光,並善用自身空間的特性,使觀眾逐步理解性工作者的工作日常。這棟建築的前身為提供性服務的所在,博物館使用其中三層樓作為開放空間,保留屋內原有的狹長廊道與內部裝潢,包含性行業仲介者的辦公桌、性工作者工作室及攬客用的紅燈櫥窗等等。

 

性行業仲介者的辦公桌一景,管理每位小姐的上下班與接客狀況。(王幸慈 攝影)
性工作者服務的工作室一景。(王幸慈 攝影)

當觀眾走進博物館,上樓梯、通過房間與櫥窗時,猶如體驗買春客走過的路徑,人性凝視與窺淫的本能在空間中展露無疑,忍不住在路經各扇小窗戶時窺看鄰近建築的櫥窗,殊不知窗外女性挑逗的身影,正是博物館刻意投放給觀眾的錄像。

觀眾也可坐在面對大街與運河的櫥窗椅凳上,體驗性工作者的工作視野,感受與路人對視所產生的尷尬與不適感,藉此反思性工作者應得到的尊重與權益。

 

觀眾透過圓型小窗看見的「春色」,實質上是博物館投放的影像。(王幸慈 攝影)
互動問答,扭轉大眾對性產業的刻板想像

博物館將大眾對性產業的疑問,化為展牆上一張張文字說明牌,並依照問題類型,結合不同主題的展間呈現。觀眾可以語音導覽機感應說明牌裝置獲得解答。

而展場內的問答互動裝置,也幫助觀眾快速了解紅燈區的歷史,與性工作者在職場上面臨的種種情況,如自雇性工作者,承租紅燈櫥窗如何計費?性工作者遭遇客人暴力或脅迫服務的狀況,該向哪個單位求助?市政府如何控管紅燈區的營業範圍?

 

館方將大眾對性產業的常見問題列成互動說明牌,搭配相關的場景。此處為性工作者的置物櫃與更衣處。(王幸慈 攝影)

此外,展覽也回顧並紀念自二十世紀初以來,因工殞命的紅燈區女郎們。囿於當時有限的科技,以及大眾對性產業的歧視與刻板印象,過去性工作者的安危並不受重視,歷經多年的努力與抗爭,才促使市政府正視性工作者可能遭遇的暴力,保障、提倡性工作者的工作權益。

 

來自歐洲各地,最終在阿姆斯特丹工作生活的性工作者,在展牆上抒發她們對自身職業的看法。(王幸慈 攝影)

也可以在展牆、語音導覽、導覽手冊中看/聽見性工作者們的故事與認同,了解他們內心的酸甜苦辣,如被人蛇集團騙來荷蘭強迫服務的Anna(波蘭)述說「我想念我的家人,但我不知道我何時能再與他們說話」,或是在紅燈區執業超過十五年的Inga(俄羅斯)自認「我不是妓女,我是性治療師。」

展覽尾聲,博物館透過告解室與自白牆,不帶任何偏見與指責,邀請觀眾自由詮釋自己對性與性產業的看法,也可在該館臉書看到每週收集到的私密告白。

 

展覽尾聲,觀眾可匿名寫下自己對性的告解與秘密。(王幸慈 攝影)

近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府預計進行老城區的都市規畫,欲將紅燈區轉移至南部的新情色中心(New Erotic Center),此變動也大幅影響性工作者的工作環境與型態,相關的抗議與協商也正在進行中。儘管目前尚未看到博物館對此議題的回應,然而,對於性議題較為含蓄的亞洲社會而言,博物館如何面對多元面向的性議題,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思考。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